第4章 第三軋鋼廠(第1/3 頁)
第三軋鋼廠,又名京都第三軋鋼廠。
據說原先是一個大資本家的私營工廠,不過那時候工廠還不大,只有千把來人。
但隨著公私合營改造的展開,軋鋼廠也慢慢發展,期間,兼併和吞沒了周邊不少的鋼鐵和製造廠。
多年下來,如今的第三軋鋼廠已經發展到了近萬人的巨大規模。
有自己的工人醫院、工人子弟小學、保衛部、技術部、後勤處、醫務處……五大車間,四個食堂。
體量著實不小。
李衛冬跨過東直門外,順著道一路直行。
很快,就看到了軋鋼廠。
門口處,荷槍實彈的幾名保衛站在那裡,目光如電般掃過來往的人。
這年代,這種萬人的國營大廠基本都是廳級的單位,其保衛科大多都是退伍轉業的軍人。
他們和警察一樣,都具有執法權,甚至隨身都攜帶著槍支,必要的時候有權利擊斃任何一個人。
李衛冬暗暗驚異,這年代果然不一樣。
“真厲害。”
面上平靜,李衛冬十分自然的走進廠內。
走過車間和食堂,李衛冬順著記憶來到了技術部的樓下。
技術部,也可以叫做技術科,和保衛科一樣的稱呼。
整個技術部(科)分為三個部門,也就是三個科。
一科、二科、三科。
三個科室,分別負責不同的專案和型別。
其中一科主要負責圖紙設計和修改,也就是工藝改良,這方面對專業的要求很高,所以符合的人數最少。
直到如今,一共也只有20個人。
二科負責機械整修和一部分的工藝改良實踐,也會兼職圖紙修改,這人數最多,一共41個人。
三科負責車間的工人指導和機械維護,儀器儀表檢測等,要求的都是熟練度高的老員工,一共26個人。
加起來一共87個人,這就是整個技術部的全部技術員了。
而整個技術部,都隸屬於‘總工’管理,他就是技術部的頭頭。
其下是三大科長。
然後才是各個科室小組的組長。
這就是整個技術部的架構。
“我是一科,三組的。”
李衛冬回憶著原主留下的資訊,心中自語。
整個一科,總共就20個人。
每組人數約莫六七個。
其中一組二組都是七個人,已經滿員了。
他因為是一年多前才來的,所以被分到了第三組,如今第三組人數最少,包括組長在內,也只有6個人。
甚至有一個,還是今年新來的,一個高中畢業、頂崗過來的實習生。
李衛冬順著記憶中的資訊,慢慢的來到了一科三組的辦公室內。
此刻,整個三組的辦公室內一個人都沒有,他來的最早。
“這就是我的工位,我的辦公桌。”
他看到了記憶中熟悉的位置,順著就走了過去,然後坐下來將辦公桌上的東西收拾了下,再將挎包開啟取出裡面的圖紙。
這些圖紙是他的工作任務,這幾天就需要交給小組的組長。
不過組長還沒到,不急。
“不知道科長來了沒有。”
“記憶裡,這位一科的科長似乎每次都是來的最早的一個,可能比我還早就到了。”
一科的科長姓陳,叫陳紹,如今38歲,清北畢業,是一位7級工程師,同時兼任一科的科長。
平日裡一副大忙人的形象,很少看見他出辦公室,似乎不是在辦公就是在辦公的路上。
不過陳紹工作認真,而且一有時間就會過來指導一科的人,很是負責,整個一科大部分人都被他指導過一二。
李衛冬也不例外。
甚至原身之前租住的地方,也是這位科長神速的安排好的。
他就是李衛冬的直系領導。
而剩下的兩個科室之中。
二科的科長叫魏成龍,44歲,據傳是工業部調下來的,懂一點技術,在二科中很得人心,通俗點說,就是和基層打成一片,很有手段。
而三科的科長叫趙立春,今年46歲,是原軋鋼廠私營時期的技術指導。
軋鋼廠沒有公司合併前,手藝不錯,對於儀器儀表都比較擅長,是個老技術工了,在三科之中也是如魚得水,頗受三科中的那些老技術員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