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江城音樂學院(第2/2 頁)
能請到他們到自家錄音棚錄音,不就是個活廣告嗎?
最終,江城音樂學院強勢出場,開了輛中巴車來將他們全部拉走了。
李春風和陶依依就是咱們江城人,他們當然是咱們江城音樂界的代表人物。
那麼咱們江城音樂學院聘請他們當個客座教授很合理吧?
他們文憑不夠?
那沒關係,可以先在學校進修一個月,然後畢個業,再留校任教,就都合理了。
還挑刺?
隨你!
咱學院就是要打破常規!
一個月之內創作出七首歌曲,首首都是銷量破三千萬的金曲。
這創作才華在整個大華,也算數一數二的了吧?
他沒資格當老師,誰還有資格?
哦,先別扯那麼多。
他們不是找錄音棚嗎?
整個江城,哪裡的錄音棚能比得上咱江城音樂學院的?
甚至樂隊都不用請,和聲不用請,專業的老師和學生一抓一大把。
你就是要伴舞,咱也有專業的!
......
其實吧,江城音樂學院也是在蹭李春風和陶依依的熱度。
沒辦法呀,這所音樂學院地位有些尷尬。
論師資力量和軟硬體設施,在大華算是一流的音樂學府了。
但就是不怎麼出人才。
近兩年也就出了個不倫不類的於成華,還因李春風火起來而被罵成了狗。
所以,論實力學校排名能進前五。
但在大眾心中,別說跟央音、海音比了,甚至連浙音、川音、沈音都要略勝他一籌。
李春風與陶依依這對組合,一個創作一個唱,算是當下大華無可匹敵的頂級組合了。
並且他們還是土生土長的江城人。
這都不趕緊下手,難道等別的學校搶過去?
最主要,這兩人按以前的說法叫根正苗紅。
李春風不用說了,那是官方公認的英雄。
陶依依,父親陶然,大華曲藝界大師,真正的藝術世家。
這名氣蹭得毫無風險。
.......
有江城藝術學院的幫助,要什麼有什麼,錄音進度確實快了不少。
無非前來觀摩學習的人多了一些而已。
同時,看到李春風的專業水平,院領導對聘請他的想法更堅定了。
只是,李春風卻不答應。
咱何德何能?
心裡有點筆數。
不過院領導苦苦哀求,他只能暫時推脫時間比較緊,錄完節目回來再說。
也承諾絕不會答應其他音樂及藝術類院校的邀請,把江城音樂學院作為首選,才被放過。
甜黃桃組合的《中國話》,及田惠雅的《陽光總在風雨後》,一經發布,又是大火。
沒辦法,現在只要是風月作品,還是新歌,連宣傳都省了。
邀歌的自然是多不勝數,有拿錢邀的,有拿房卡邀的......
不過李春風暫時誰都沒答應。
決定自己開公司了,就不會輕易給外人寫歌了。
得留著自己掙錢。
兩天後,李春風和陶依依再次趕到湘南。
《原創金曲》第六期,要開錄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