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諸國扶持楚國,牽制陳國(第1/2 頁)
陳昊在走了好幾個地方之後,便將工廠的地址給定了下來。
接下來的幾個月,楚國一直都沒有再大範圍進軍攻打陳國攻佔的幾個郡。
反倒是他們自己差點大打出手。
熊非想要緩和與蒯荀的關係,希望對方能夠繼續擔任尚書令一職,好好地管理好楚國,共同收復失地。
熊非作出了一定的讓步,對蒯荀和依附於蒯家士族豪強都許下了承諾。
然而蒯荀並沒有買賬,並沒有答應復官。
熊非三番五次的勸說,蒯荀依舊沒有搭理對方,這明顯是完全不願意歸順楚國了。
熊非氣得大罵蒯荀是亂臣賊子。
蒯荀早就已經退出了襄陽,將大本營搬到了距離江夏比較近的隨縣,得知熊非勃然大怒,以為熊非文的不行要來武的了,立刻集結麾下強者,準備應對熊非的進攻。
熊非同樣以為蒯荀要謀權篡位,召集起了大軍,兩人差點幹了起來。
好在宋國的使者趕到,從中調節了一下,這才讓兩人沒有大動干戈。
緊接著,魏國、趙國,齊國等國也派遣來了使者,有的國家甚至直接帶著錢糧而來,幫助熊非招兵買馬,擴充實力。
同時還去蒯荀和黃承公那裡勸說。
在多家的勸說下,蒯荀和黃承公最終還是認可了熊非為楚國的新皇帝,不過要求熊非要把熊羽和熊楙放了。
熊非自然是不願意的,雙方的談判再次陷入僵局。
最終,還是宋國出面,說願意作為中間人,暫時照顧熊羽和熊楙兩人,絕對不讓這兩人與蒯荀和黃承公接觸,同時也向蒯荀和黃承公表示,絕對會保護兩人的性命。
雙方各退一步,這才讓楚國的內部暫時統一了起來。
緊接著,各國便為楚國提供錢糧,甚至是兵器鎧甲,讓他們儘可能地招募兵馬,與陳國對抗,支援他們收復失地。
魏國,宋國等幾個相鄰的國家甚至還提出,如果楚國在不敵的情況下,他們可以派遣兵馬和強者來楚國境內幫助楚國一起對抗陳國。
熊非聞言,那叫一個喜不勝收。
雖然他也知道各國是想要拿他當炮灰,擋住陳國的進攻,把陳國牽制在楚國境內,消耗陳國。
但這又如何?
他與陳國是鄰國,陳國想要擴張時一定會攻打他的。
既然打不過陳國,其他國家願意提供支援與幫助,他當然是欣然接受。
這屬於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經過了幾個月的恢復與統籌,楚國再次聯合在了一起,有兩名半聖出手,又有其他強大的諸侯國相助,這一次他們可不會像上一次那樣只能被動挨打。
為了策應楚國的行動,魏國也調兵遣將,向陳倉,斜谷等地加派兵馬,甚至親自前去斜谷關,提出要見陳昊。
因為雙方約定的一年之期已經到了,畢顥前來提人。
畢昶在陳國的這一年,基本都在參與勞動改造,但畢昶並沒有多少改變。
畢竟是世家大族出身,享受夠了榮華富貴,哪裡是一年的勞改能夠改造回來的。
人,陳昊是打算送回去的,但是不可能讓畢昶原原本本的回去。
畢竟一名武尊巔峰的強者,對陳國威脅太大了,要是對方一不小心晉升到半聖,那可就大大地不妙了。
所以就算把畢昶還給魏國,也只能換對方一個廢人。
而陳國這邊自然不會一成不變。
在楚國的暗府成員早就探知到楚國發生的事情。
隨著兵工廠生產力的提升,大量武器在這幾個月生產出來,裝備到了青龍軍,玄武軍。
這兩支軍隊並沒有被派遣到楚國,而是前去了北部李無夜的麾下,防止魏國會在放回畢昶的時候會怒而犯境。
暗府已經探知到訊息,魏國,宋國,齊國等國在向楚國提供幫助。
一旦魏國與的陳國爆發衝突,楚國那邊定然會大舉進軍的。
到時候陳國便要雙線作戰,還好是防守,壓力會稍微小一些,但是越是這樣越不能大意。
畢竟楚國加上熊非有三名半聖,魏國有四名。
雖然魏國不會將全部的半聖都派遣過來,但壓力依舊不小。
陳昊在得到陳銘泉送來的情報後,立刻開始抽獎,上次他並沒有將運數全部用完,還有七八億,以備不時之需。
陳昊沒有絲毫猶豫,立刻開始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