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天下局勢的變化(第1/2 頁)
黃承公、周燁還有麾下武尊此刻全都在羅縣的一個大宅中集合,他們要商議下一步的軍事行動。
這麼大的戰役,不可能只考慮他們這一處,整個戰場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
所以這次他們商量攻打長沙,需要考慮到整個戰局的變化。
黃承公道:“從江陵和魏國那邊傳來的情報,我們這裡面雖然取得了一場小勝,但總體的局面並沒有太大的改變,江陵依舊還牢牢掌握在陳駿手中,魏國那邊初戰受挫,還沒有再次發起進攻。”
“想要打破僵局,就只有靠我們了!如果我們能夠攻打下長沙郡,應該能夠牽制住更多的陳國兵馬,為其他地方減輕壓力,找到機會,突破陳駿的防守。”
“這樣便能幾面開花,將失去的領土給奪回來。”
黃承公雖然這麼說,但在心裡並不是這麼想的
他認為,想要奪回楚國失去的土地,大機率是不可能的了。
但是他不能這麼說,不然其他人都沒什麼動力了。
因為他麾下長沙郡的部眾較多,所以他打算奪回長沙郡之後,便保守一些,不投入那麼多兵力是與陳國交戰,就守著江夏郡和長沙郡,等待著天下局勢的變化。
在陳國與楚國還有魏國交戰的這段時間裡,天下局勢也在變化著。
陳國的強大讓他們感受到了壓力。
如今,趙國和宋國並沒有再繼續進攻魏國,希望美國能夠很好地充當屏障作用,抵擋住陳國。
趙國和宋國達成了協議,雙方暫時不開戰,不過他們卻和其他的國家開戰了。
趙國向北進軍,攻打鮮卑,與鮮卑那名雄主爭鋒。
趙國的目的並不是開疆擴土,而是劫掠人口,還有戰馬,以此來強大自身的實力。
趙國本身就是一個很多少數民族聚集的國家,在趙國境內,有十多種少數民族,彼此都相處的還不算不錯。
所以他有這些基礎,能夠把搶奪過來的人安頓得很好,成為趙國的子民。
至於宋國,選擇了和齊國開戰。
這兩個國家都是實力比較強的,不過兩國素來有恩怨,畢竟宋國的位置很尷尬,地處中原,西面是魏國,西北面是趙國,南面是楚國,東面是齊國,東北面是燕國。
他與魏國接壤的地方,有很多關隘,並沒有那麼容易攻打進去。
而趙國與宋國之間,有太行山阻隔,同樣很難進攻。
至於楚國,他們還要依靠楚國來對抗陳國呢,更不能在這個時候攻打楚國,削弱其力量了。
東北的燕國,距離宋國的核心太遠,而且中間位置是一片平原,去攻打燕國的話,戰線太長,很容易遭到齊國的進攻。
而且齊國,也不會眼睜睜的看著宋國去攻打燕國,那樣的話宋國就幾乎將齊國給包圍了,這是齊國絕不允許的。
而東南面的吳國,有江水這個天塹在,如果沒有強大的水師,根本不可能打得過吳國。
所以他想要變強,想要更多的領土還有臣民,就只有齊國一個目標。
不過在兩國之間,還有很多依附於兩國的小國,宋國這次很強勢,強行逼迫這些小國歸順。
如果不歸順的話,他就直接大軍壓境,將其吞併!
雙方摩擦越來越嚴重,目前已經開戰。
至於吳國,他原來最大的敵人是楚國,現在需要楚國抗衡陳國,所以也暫停了對楚國的進攻,還搞起了聯合。
但是,吳國也沒有停止擴張,在吳國東部海域的對岸,還有不少島嶼,一些島嶼面積很大,加起來,比吳國還要大。
吳國打算派遣一些軍隊前去這些島嶼打探一下,如果島上的土著並不是很強的話,便派遣軍隊去把這些地盤給搶過來。
如果這些土著實力都不錯,那再從長計議。
除了海上的戰略之外,吳國還派遣步兵南下,想要攻打越國。
越國在眾多大國之中,實力算是比較弱的。
而且,越國的人口不多,再加上越國遠離中原,所以一般人對越國並沒有太大的興趣。
但是,吳國現在還沒有與中原各國爭霸的想法,把越國給攻打下來,提升一些實力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了,越國雖然弱一些,但也絕不是任人拿捏的。
在得知吳國想要對自己動手,立刻便調遣了大量兵馬來到兩國交界處,戰爭一觸即發。
如今這天下,幾乎沒有不打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