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遼東變化3(第1/2 頁)
朱由校給雷猛兄弟和孫應元黃得功幾人出的主意。
可把張維賢給坑慘了,這幾人回去之後。
直接就跑到神機營裡開始招人,還竟招高手。
一開始也沒人搭理她們,直到幾人把身份一說。
那就不一樣了,勇衛營可是皇帝親軍,這個親軍可不是錦衣衛那種。
勇衛營可是正兒八經的大明第一軍,各種待遇也在諸軍之上。
京營雖然待遇也不錯,但是跟勇衛營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當聽到勇衛營來招炮兵的時候,幾乎所有的老手都去報名了。
幸虧孫應元這個傢伙沒有做絕,沒有把人都領走。
給京營留下很多,要不然張維賢真的會跟孫應元拼命的。
就這樣張維賢都心疼的好幾天睡不著覺,後來乾脆就搬到了軍營裡住。
預防再有人來這裡挖牆腳。
其實這也怪不得別人,誰讓整個大明,就只有神機營一直有完整的炮兵編制呢。
其他的部隊裡的炮兵很少,有很多還是臨時頂替的。
只是那種會打但是沒有準頭的,炮發出去了至於能不能命中就只能看天意了。
聽說朝廷要換裝新式裝備後,各位武英閣大臣們都著急了。
紛紛上奏朱由校跟他要人要炮,把朱由校煩的沒辦法了。
其他人也可以拒絕,可是作為朱由校老師的孫承宗都張口了。
朱由校怎麼樣也不能別了自己老師的面子,再加上遼東確實是大明目前最要緊的地方。
索性朱由校就給孫承宗批了一萬杆新式步槍和一百門新式火炮。
讓孫承宗能夠武裝起一支精銳部隊,等到孫承宗拿到新式裝備後。
立馬就把滿桂和趙率教的部隊換裝了,在軍工部派來的技術員的指導下。
部隊訓練了兩個月後,孫承宗就帶著部隊去了科爾沁草原。
用科爾沁部的鮮血驗證了新式裝備的強大。
從那以後,孫承宗好像貫通了任督二脈一樣。
不時的派遣滿桂和趙率教去科爾沁草原和土默特草原逛一圈。
兩人也爭氣,回來的時候從來不空著手,每回都是牛羊馬匹一大群的往回趕。
直接讓遼東駐軍的伙食提升了一個檔次,並且還新編了幾萬騎兵。
有了耕牛預示著遼東屯田更加的容易了,這段時間遼東的發展真是一天一個樣。
甚至有膽子大的將領帶著騎兵到清國溜達了好幾圈。
把皇太極驚的夠嗆,還以為大明打過來了呢。
後來經過血滴子的偵查才知道原來只是大明遼東軍的小規模的偵察部隊。
其實科爾沁和土默特都跟皇太極稟報過他們的部落被大明軍隊打敗了。
部落損失慘重,請求皇太極救援,但是皇太極根本就沒有把他們當回事兒。
只要清國沒有受到損失,其他人哪怕滅族了跟他又有什麼關係。
這正是皇太極的不作為,讓大明這段時間火速的發展了起來。
同時草原各部與清國交好的勢力也被大明清理了一邊。
等到大明北伐的時候,皇太極才發現清國在大明面前就是個弟弟。
草原各部附屬部落已經被大明清理了,只靠著八旗子弟打天下的清國根本沒有多少戰爭潛力。
所以大明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就把清國滅了。
當然這都是後話。
大明遼東被孫承宗和熊廷弼治理的越來越好。
兵強馬壯,現在偶爾還能夠主動出擊打擊一些草原部落。
不像以前只能龜縮在城裡任由清國和草原各部劫掠,而無動於衷。
大明的軍政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西北地區邊軍的整編,由於有麻貴壓著,各地都沒有掀起什麼風波。
麻貴在西北邊軍有著巨大的威望,所以整編工作很順利就完成了。
衛所制的裁撤,讓軍戶們從新看到了希望。
在當地官府的配合下,從新為軍戶分田分地。
一時之間當地軍戶彈冠相慶,青壯從軍熱情高漲。
趁此機會西北邊軍被裁撤老弱病殘,又從新招募青壯年從軍。
採用新軍制整編成了五軍分別駐守大同、榆林、寧夏、蘭州、西寧等地。
新軍制是由朱由校牽頭,武英閣補充細節開始實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