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第四條道路(第1/2 頁)
不過相比於前幾種方案,第四種直接使用始祖這裡解決一切的方案,雖然簡單高效但卻有著一個極其巨大的缺點,那就是得國不正。
人們會覺得國家領導人的身份是克利亞黨靠著始祖之力撿來的,如果沒有始祖之力,那他們就根本不可能成功。
而這就是這場戰爭最為關鍵重要的地方,陳華一定要讓後輩知道能獲得黨內的領導權,真的是他們靠著人民和自己的力量打下來的。
如果不這樣做,只單靠巨人之力解決一切的話,那等到他們後代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下意識的求助於巨人之力或外來的力量,而不是靠著自己的力量解決。
像這樣的案例,在歷史上真的太多太多了,最典型的也是離陳華最近的最清楚的事件一是烏克蘭,二是印度,然後就是蔣校長蔣公了,北伐時期開始依靠外部,抗日把希望寄於國際干預,最後內戰時抱緊美國的大腿。
縱觀這幾次重要的戰爭,從北伐開始三場極其重要的戰爭從來就沒有離開過外部這個因素。
因此結合到歷史上的教訓,在正式開始之前,陳華就把獨立自主贏得這場戰爭提到了首位,他寧願多付出一些傷亡,寧願把這場戰爭給拉的老長,也不寧願讓後輩們覺得,他們是靠巨人之力才打贏這場仗的。
雖然他現在決定動用了無腦巨人,不過這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這和直接用巨人之力的碾壓比起來,無腦巨人更像是一種戰略,一種戰術,而不是機械降神。
況且,他可以肯定,這種策略只會把敵人逼出房屋避免巷戰,會極大的減少敵方的傷傷亡,以及來迎接一場慘烈自己的大決戰。
一場以三大兵團為主,調查兵團為輔的決戰,一場會造成巨大傷亡,流乾最可愛的人鮮血的決戰。
沒有辦法,看著眼前一個又一個的鮮活士兵,一個又一個的鮮活,同志,朋友,家人,伴侶,父母,孩子,一個又一個最可愛的人,陳華也不他們去死。
可如果沒有他們的犧牲,哪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啊?如果在當初志願軍打到三八線就聽從外國的建議,直接就講和的話,那也不會有我們今天的底氣。
如果沒有後面的在三八線的反覆爭奪,後面那些偏不服軟,偏要繼續打下去的經歷的。
那人們會說,一開始的戰果只是連續出行和美軍大意所以造成的暫時失利罷了,如果接著打下去,那志願軍肯定會輸。
在如今,陳華要面臨的情況也是如此,他是可以服軟,用一下巨人之力,就可以直接解決一切,不會有任何人犧牲,這些年輕的可愛的同志們,也就不用去死了。
可如果不把他們給打服了,那他們的後輩又怎麼能夠把腰桿子給挺住了呢?後輩在面臨他們在今天這種情況之時,也會不會選擇服軟呢?
比如今天對高科技領域的爭奪。
“想挺著直腰桿子,想要站著活下去,那種是要有犧牲的嘛,跪下去很容易,可站著卻很難,難的要用人命來填。”
“在我的過去,我們那個國家,我的先輩們以經用人命填過了,所以我們挺直了腰桿子,現在該輪到你們做抉擇了。”
“是想站著還是跪著,這全憑你們。”
“各位同志們,這不是一場普通的戰爭,這是一場立國之戰,一場對內的立國之戰,以後我們還要打一場,而那一場戰爭的最後結果,就在今天決定!”
845年4月11日,陳華在參觀檢閱第三兵團時候的大會上如此說道。
雖然他的的確確是一個500小時遊戲經驗的p社《群星》玩家,平時地爆天星的時候,都只是心疼球還不是人的那種。
但要把臺下這一個一個的活生生的年輕人們,親自送進地獄,他有些做不到,心理壓力太大了,畢竟這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個數字。
陳華和他們有些太過親近了,在這種時候這算不上是一件好事。
所以在心理壓力的迫使之下,陳華最終選擇講了出來,希望由他們自己做決定,是選擇打大決戰,還是直接用始祖之力解決這一切。
但在實際上,他們覺得並不重要,因為雖然在心理上很痛苦,不過陳華也已經下定決心,這場仗必須要打了,即使會出現巨量的傷亡,那也必須的打。
這裡重申一下,陳華不是一個殺人狂魔,不是把年輕的戰士們當成工具了,否則他也不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只是有些事情他不得不做。
這不是談談就能解決的,或許在他們亮明所有底牌,在不依靠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