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第12章 未來規劃(下)(第1/2 頁)
稍微停了停後,陳華喝了一杯虛空水,環視了一圈後,看向了會議記錄員,後者則是點了點頭。
見下方的議論和沉思進行的差不多了,陳華看了看擬好的草稿,繼續說道:
“既然如此的話,各位在座的同志們肯定會以為,接下來我們就要聯合德國,利用巨人之力,打破現有的世界格局,對這個世界進行重塑。
錯!即使我們聯合了德國,打敗了英國,重塑了現有格局,可資本國家當道,無產者和殖民地的民眾受到壓迫的局面也不會改變。
德國將會成為新的霸主,一切都將不會改變,反而過早的暴露出了巨人之力的我們會被整個世界圍攻。
所以聯合德國的計劃不妥,況且由於巨大的國力差距,我們很有可能會受制於人,成為德國在非洲的小弟。
因此我們要做,就要做計劃的主導者,世界的主導者,歷史程序的主導者!
目前唐德同志已然到達了馬萊境內,並逐漸開始在當地政壇擁有著自己的勢力,接下來我們要以唐德為支點,發展出在馬來的克利亞黨。
這個過程不會太長,快則一年,慢則三四年,等到時機成熟之後,我們就可以聯合英美,以向馬萊出兵作為條件,換取他們的工業支援,並進入他們的殖民地市場。
與此同時,遠在德國的德爾瑪同志將會在英,法,德等組織起第二國際,屆時在英法等國的支援下,將會有大量技術工人乘船遠渡重洋,來到帕島幫我們進行建設。
預計人數將會是數十萬記,同時為了快速發展,我也考慮接收大量的歐洲底層民眾來進行工業建設。
沒辦法,才100萬人的帕島,可用的人力終究還是太少太少了,如果這個計劃透過,在未來我們很有可能成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不過只要後續計劃能成功,那這一切都將不重要了。”
陳華慢慢摁下內心當中對於未來可能出現的民族矛盾的擔憂,再又看了看場下後,提出來一個大家都在想的問題。
“各位同志們這時候可能會在思考,英法兩國憑什麼同意我們的請求,德國為什麼會允許技術工人離開德國。
這些事情我也知道,帝國的決策者不會是一個傻子,單單隻憑個出兵馬萊,定然是不能打動他們。
可如果我們開出的條件,是連同英,法,德,奧斯曼四國一起瓜分馬萊呢?”
陳華的話語宛如一個炸彈一般,在參會者的心中炸響,除了德爾瑪和唐德幾人之外,所有人都震驚無比,大家都清楚這麼做的話,簡直和帝國主義沒有半點區別。
但在這一點上,陳華比任何人都要清楚,這簡直就是東亞近代史的翻版,除了把俄國換成了奧斯曼之外,簡直沒有任何區別。
他也十分清楚這麼做的後果,以及自己即將親手造就出的苦難。
但這是政治,為了更好的未來,終究要有一方犧牲,從親手製造出帕島饑荒的那一刻開始,陳華就已然沒機會回頭了。
“我清楚,這代表著什麼?整個馬萊將會瞬間淪為英法德的殖民地,生活在其中的民眾將會失去所有的生活依靠,痛苦的苟活著。
但痛苦,往往意味著新生!
等到殖民地確定下來之後,唐德同志將會帶領著馬萊的克利亞黨打響反殖民,反壓迫的第一槍。
馬萊的克利亞黨將會緊緊的與當地一無所有的民眾們聯合在一起,讓英,法德等國陷入到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馬萊將不會成為帝國主義維護世界統治的墊腳石,反而會成為他們的放血槽,帝國主義的埋葬場。
屆時,無論他們會不會分給我們殖民地,會不會援助我們工業發展,會不會為我們提供技術工人。
我們都可以承接馬萊的工業,馬來的工人,馬萊的人口來幫助我們帕島的工業發展。
同時我們也將會成為非洲革命的大後面,為前線的同志們源源不斷提供彈藥,醫療物資,食物,療養院等。
換句話來說,我們的命運將會與馬萊這個國家深深繫結,不過是由新生的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馬萊!”
陳華的話音落下,會場上陸續響起了掌聲,誠然這個計劃很不光彩,但這已然是陳華與其同僚在帕島現有國力下最好的一個辦法了。
不過即使如此,在場的參與者們仍然有個疑問,就算計劃一切順利,但就單單憑一個叛亂的馬萊仍然不足以動搖英法對整個世界的統治,否則現在的馬萊也不會這麼被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