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命名草稿的10(第1/2 頁)
天下一統。
耿舉引兵進入了洛陽城。
劉陽披白衣,跪在一旁。
鄧禹咬牙切齒的跪在他身後。
劉秀的死訊成為了導火索,讓洛陽城的官員與百姓,都失去了抵抗的勇氣。
河北眾臣是最先選擇投降的。
接著就是城牆上的將士。
畢竟劉秀軍中的中低軍官中,有很多是來自幽州的。
耿況只是簡單的表示了意圖,就有很多人放下了武器。
耿家在這次投誠中起到了很大的效果。
至少洛陽守軍總指揮耿弇就是被他老爹和兄弟制住的。
還有朝中“相國”寇恂也是被老上級耿況親自出面勸降的。
這兩個人直接就決定了洛陽的歸屬。
劉陽即使想要反抗,也沒有辦法。
劉陽還在為陰麗華守孝,就被從靈堂中抓了出來。逼迫著開城投降了。
洛陽城破,標誌著劉秀勢力也就是漢朝勢力徹底瓦解。
雖然還有長安的蓋延,但耿舉已經不放在眼裡。
接下來,耿舉便命人通告天下,宣告天下一統,耿舉將不日定都洛陽。
又命人,去宛城將皇宮與朝臣都搬過來。
命自己二哥耿舒為定安將軍,兵入司隸之地。逼迫蓋延投降。
耿舒半輩子無所事事,今日終於能領兵了,高興的不行。
帶著2萬兵馬,第二天就出了洛陽。
耿舉還要人去把翼州的太子耿紀招來。
耿舉也知道,這次耿紀恐怕會與自己產生芥蒂。
但說到底自己的兒子,自己是他老子,想來安慰一下就會無事。
“陛下,天下初定,如今尚有司隸、涼州、益州未曾歸降。但陛下也要定下國號了。”寇恂躬身在耿舉身邊說。
說起來這個寇恂,耿舉小時候就認識。
當年寇恂在上谷郡就是耿況的功曹。
功曹這個官職就是替郡守到處巡視的人。
官職小,但權力大。
是郡守最親信的人來擔當。
可見寇恂與耿家的關係。
“嗯,這件事就交給朝中大臣商議了,商議出個結果,寇叔再來告訴朕。”耿舉這個還沒有國號的皇帝說來也像是兒戲般。
當初登基稱帝,也不過走個形式。
現在天下平定近在眼前,也該正規一些了。
朝臣們吵鬧一月有餘,最後呈現在耿舉桌案上的有三個建議。
一是大宛。理由是耿舉的朝廷一直在宛城。
宛城也是耿舉起家之地。支持者多為宛城大臣。
二是大幽。理由是耿舉是上谷郡人,說起來出生幽州,按照出生地來說,應該取一個幽字。
最支援這提議的就是耿舉的老子,耿況了。
三是新。理由其實很無奈,要是耿舉之前有所封爵位,以封地名為國名也可以。不過耿舉那時太年輕了!沒有封地。只有官職。所以有些新朝老人覺的耿舉繼承新朝制度,應該把名字也繼承過來。
其中秦豐就是代表人物。
耿舉想了兩天,坐在龍椅上看朝臣們爭了兩天。
最後三條建議都沒有采用,而是在華夏二字中取了一個華字。
國號華國!
耿舉史稱華太祖。
至於年號,耿舉稱依然沿用更始年號,永世不換。
以更始年為紀年一是方便記錄,二是讓史書後人看的更明白。
“朕一生坦蕩,不屑用年號來討彩頭!”耿舉大手一揮。年號就這樣定了下來。
所以耿舉也被稱為更始初帝。
春耕時節,耿舉也沒有再動兵,而是鼓勵生產,在牢獄中將董宣找來。
董宣在洛陽城破時,召集城中官吏,持長劍還想抵抗。
被李元霸一門板差點打死。
耿舉早就聽聞此人。是個像魏徵、包拯、海瑞一樣的人。
所以召見時也沒說什麼勸降的話。
直接下旨“封董宣為大司農,丈量天下土地與人口。按人口數量分配土地。必須讓天下百姓人人有田地種。”
董宣站了半天,反應了半天,又掙扎了半天。最後雙膝跪地,行了大禮,領命而去。
和這樣的人,說什麼榮華富貴沒用,不如給他事做,如果這事還關係到天下百姓的利益與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