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楊學山的仕途之路——回鄉路的艱辛歷程(七)(第1/4 頁)
1962年初,楊學山從南方省權州縣調到北方老家太行縣。在老家西羅山村過完年後,一直惦記著自己工作的楊學山忐忑地趕到太行縣委組織部報到去了。到了太行縣委組織部,領導告訴楊學山,安排他到林業科當副科長,要是同意,就去林業科上班,如果不同意,還回原南方省權州縣。
太行縣委組織部安排楊學山當太行縣的林業科的副科長,等於一下降了楊學山兩級。之前,楊學山在南方省權州縣是領導農、林、水三個局工作的縣一級領導幹部。如果楊學山按照太行縣委組織部的安排,去太行縣政府的林業科當副科長,連其中的一個林業部門,也領導不了了,因為上邊還有一個正科長!
楊學山對太行縣委組織部降兩級安排他的職務,一點兒思想準備也沒有。楊學山聽到太行縣委組織部的這一個安排,一下就懵了!
凡是做過行政領導幹部的都知道,對一個行政領導幹部來說,一下降行政兩級那可不是小降啊!行政領導幹部每升一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知混到猴年馬月才能升上一級,而且還必須努力,有時候光憑著自己努力苦幹還不行,還得各種機緣巧合!有的行政領導幹部,幹了一輩子,還在原地踏步。出身作為社會最底層的農民家庭、又沒有任何背景的楊學山,能升到領導一個縣的農林水三個部門的縣一級領導幹部,可不是輕輕鬆鬆混出來的,完全是用生命拼搏出來的!他每前行一步,都滴著他鮮紅的血。而且,早在1951年南下到中原時,他就提升到副科級幹部。現在要還去林業科當副科長,等於又蹲回到11年前的職級去了。這不僅他1951年以後這十多年的拼殺白瞎了,很有可能今後,一直到退休,他就是一個小小的副科級幹部了,而且還必須是沒有任何錯誤的情況下,如果因疏忽而出現錯誤,小小的副科級職位還不一定能保住。
尤其讓楊學山特別犯難的是,如果想降兩級安排他的工作,可以早說啊!如果聯絡調動時就說明,他還有時間斟酌斟酌,分析分析,做出最有利的選擇。現在才告訴他,他還怎麼回去!他已經辦完了調離權州縣所有的行政手續,已經不再隸屬權州縣管轄的行政幹部了,已經與權州縣沒有任何行政關係了。況且,他調走後,他原來的位置已經任命新人,已經沒有他的位置了。
考慮楊學山的難處,太行縣委組織部也向楊學山做了解釋,說當時楊學山走得太急,拿到接收函就回南方省了,沒來得及細談,如果楊學山還想回南方省,太行縣委組織部還可以出面協調。
楊學山淡然一笑,他太知道此時太行縣委組織部的想法了,心想,事已如此,只能這樣了,既來之則安之,太行縣委組織部能給他楊學山安排一個領導職務,已經相當不錯了,如果不給他楊學山安排領導職務,他楊學山也沒轍,既然當初是奔著改造老家面貌來了,先安定下來再圖發展,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努力實現自己的抱負。便同意了太行縣委組織部的安排,
林業科因是政府機關科,編制沒幾個人。科領導編有三個,一個正科長,兩個副科長。正科長負責抓全面工作。兩個副科長,一個負責業務工作,一個負責後勤保障工作。作為副科長的楊學山被安排抓業務工作,另一個姓呂的女副科長負責後勤保障工作。由於楊學山主管的業務工作,大部分與正科長主抓的工作重疊,楊學山平常要做事不太多。楊學山就利用閒暇時間到全縣各地考察山川河流,還去氣象部門諮詢太行縣的氣候變化規律等。
到全縣各地考察時,楊學山從不打擾村民,都自帶乾糧。有時,乾糧吃完了,就在考察的河邊找幾塊石頭,支一個爐灶,點燃路邊撿來的乾柴,煮一碗粥,吃完後,繼續沿著河流考察,很是清苦。
一天,一個老農民看見楊學山煮的是麥麩粥,非常驚訝,不解地問楊學山:他們農民現在都不吃這個了,他楊學山作為城裡的幹部怎麼還吃個?
楊學山到全縣各地考察,是他自願的行為,不是政府的正式立項,沒有政府一分錢的撥款,都得他自掏腰包。他每月雷打不動的90塊錢工資,每月都要按比例給老孃撫養費,此外,還有四個孩子需要養育。這樣,這兒需要分出些錢,那兒還得花費些錢,到自己手裡就沒有幾個錢了。但他每月需要花錢的地方還挺多:理髮要花錢,洗澡要花錢,買日用品要花錢,修理腳踏車,更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所以,他要想把全縣的山河考察清楚,他必須省吃儉用。
楊學山苦水裡長大,非常能吃苦。經過一年多的艱辛考察,楊學山走遍了太行縣的山山水水,考察清楚了太行縣的水系分佈、山脈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