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楊學山的仕途之路——從一個貧苦的農民躍升為正縣級領導(第2/3 頁)
楊學山一到十二區就被“地下軍”用藥毒倒,後來又兩次中毒,不計其數的被追殺,每次都險些丟了性命,靠著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毅力,與敵特分子進行你死我活的殊死鬥爭。最終把十二區的“地下軍”一網打盡,帶領十二區的人民很快完成了土改任務,之後又掀起了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高潮。這些,楊學山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楊學山領導的十二區幾次被評為先進集體。1953年春,楊學山正式被任命為十二區的區委書記。楊學山這第四次升遷,已經不知是多少次用生命搏擊得來的了。
1954年秋天,楊學山從甲景縣十二區區委書記調任到甲縣縣委委員兼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縱觀楊學山的仕途之旅,一路都荊棘叢生,步履艱難,生死難卜。每一次獲得的小小的、一絲絲的前途的光亮,都是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拼搏換來的。這就是沒有任何背景的楊學山從社會最低層幹起的仕途之旅,沒有任何人可以依靠,但他從不向命運低頭,靠自己的拼搏,他也只能靠著自己的拼搏,不惜生命,不惜一切,勇往向前!向前!再向前!才能改變自己的卑微的社會地位!他清楚地認識到,只有把自己一個小人物的命運與建立新中國的人民政權的偉大事業緊緊地連在一起,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1954年10月,組織上安排楊學山去南方省委黨校一分部脫產學習文化知識。這說明組織還想把楊學山提拔到更高的職務上用用。
南方省黨校開辦文化知識速成班是全國為適應新中國建設發展大辦提高工農幹部文化知識機構的一個縮影。根據工農幹部當時參差不齊的文化水平,當年南方省委黨校開辦了高中、初中、高小和初小四個層次的班級,學期兩年,畢業後,根據學習成績和省建設所需,另行分配工作。在入學考試的兩千個單詞的測試中,楊學山沒有一個不會的,考入四個層次中的第二層次的初中班。這在當時文盲率較高的革命隊伍裡是非常令人羨慕的。在開課的第一堂課上,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一個“遣”字,問在座的各級領導怎麼讀和含意。班裡沒有一人吱聲。就在教師失望的時候,楊學山站起來說,這字讀“qiǎn”,跟深淺的“淺”一個讀音,是“派”的意思。全班學員驚愕!——這麼難的字,楊學山都認識!
1955年春,正值楊學山這撥工農幹部在黨校學習文化知識之機,國家開始進行“定職、定級、定銜、定薪”的“四定”的工資制度改革。這對當時在南方省黨校裡學習的工農幹部來說,是大姑娘上轎——頭一遭,沒什麼概念,覺得,不管怎麼定職定級,該喝白粥還喝白粥。所以,南方省黨校宣讀國家工資制度改革的決定後,校園平靜如水,誰也沒把工資制度改革當回事。有一日,聽說上面有人為定職定級鬧得痛哭流涕,開始關注起來,耳朵也豎起來了,嘴巴也伸長了,東問西聽,打聽到,定職定級後,級別與享受的待遇是對應的,什麼級別享受什麼級別的待遇,不能越級享受,而且一旦定了級,級就隨人走,人走到哪兒,級別待遇跟到哪兒,一直到死。
於是,正在南方省黨校學習的一些幹部就有了想法,極力想往高套級別。這個說,他1932年9歲時,就扛起紅櫻槍為紅軍站過崗放過哨了,應屬於紅軍幹部,這次定職定級,應該至少定一個高幹。那個說,雖然他1938年初參加革命,不是紅軍時期的幹部,但做出過很大貢獻,參加過多次戰鬥,按照“血比汗值錢”的原則,這次定職定級,定不上專員級中的最後一級——13級,也得定縣級中的最高一級——14級!有人看年紀輕輕的楊學山已經是縣級幹部,怕楊學山佔了黨校的縣級名額,自己撈不上,就擠兌楊學山,說楊學山只學習,不聯絡群眾,不給楊學山定職定級等等。
楊學山早就想騰出空兒來好好學習學習充充電。這次南方省委開辦的文化知識速成班可讓楊學山撈著整塊時間學習了。因此,楊學山一到速成班,便一頭扎進書本里拔不出來了,當別人為定級定職絞盡腦汁時,他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他的“聖賢書”,——抱著文化知識課本,沒日沒夜地學習起來。這就是人稱的“胸懷大志,方能見利不惑!”
過了一段時間,定職定級的正式批文下來了。那些想高套到高幹的幹部沒能如願以償,楊學山卻出乎大家“意外”地定上了17級——準縣級,準確地說,是副縣級。
針對一些幹部覺得,不論從資歷上說,還是從自認為做出的貢獻大來說,他們都不應該比楊學山定得級別低,反而要比楊學山定得級別高才行的想法,南方省黨校一分部的領導給他們的解釋是,一是,楊學山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