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初露頭角(第1/2 頁)
回到學院,東方宇繼續了學舍-食堂-學堂三點一線的生活。
半個月後,一年一度的青遠縣詩會也到了。今年的詩會,分為秀才場和童生場。
由於想稍稍的展露一些才華,為之後的科舉鋪路,東方宇最終報了名參加童聲場。
反正父親是個舉人,只要不是太過耀眼一切都能說得過去。
詩會是青麓學院主辦,參與的都是青遠縣的才子,也有臨縣的學子慕名而來。
此次的詩會主持,是青麓書院副山長王夫子。
王夫子進士出身,曾任翰林院編修。
但此人為人剛正不阿,看不慣官場的林林總總,由青麓書院李山長引薦,加入青麓書院專心做學問,並擔任負責教導的副山長一職。
詩會舉辦地安排在了青麓書院的青影湖邊。
在秋高氣爽的天氣裡,端是一幅好景色。
碧綠的湖水在輕風的吹拂下,蕩起層層波紋,經過陽光的加持,宛如一根根的金線鱗次櫛比。
湖水一角的荷池中,晚秋的殘荷也在展現著它們柔美中的高潔。
湖邊的青草已經透露出些許的微黃,向人們預示著豐收就是一年辛苦的結束。
來年重新變綠的時候,又是一年希望的開端。
詩會參與學子經過前期報名時的篩選,童聲場保留五十人入圍。
總計三輪,第一輪淘汰二十人,第二輪繼續淘汰二十人,最後剩餘的十人在第三輪中評出前三名。
評判由青麓書院副山長王夫子、青州府學政薛學政、青遠知縣武任澤擔任。
詩會很簡單,每輪出一個主題,大家詩詞不限。
第一輪由青麓書院王夫子出題。
經過簡短的開場白之後,王夫子出題為“秋”,不限詩或者詞。
“秋”看起來簡單,實則作好不易,畢竟是太過常見的主題,被許多人寫過。
經過簡單思索後,東方宇放棄了自己作詩,在記憶中選擇了一篇不同於常規的一首。
古人常規悲秋,東方宇反其道而為之,揮筆潑墨,一首《秋詞》躍然紙上: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宵。
這首詩用詞雖不算華麗,但主旨卻一反悲秋的常調,以積極向上的心態謳歌秋天的美好。
正合今天秋收的詩會主體。不是極度亮眼,卻也收到讚頌頗多,順利進入第二輪。
第二輪由青遠縣令武任澤出題。
“既然今天是秋收後的詩會,那麼我們就以農為題吧。
也希望我們的學子今後如果高中為官,也能一心為民”、
吳任澤不高不低的聲音,傳到了參會學子耳中。
提到武任澤,父親是史部尚書武知才,大哥為工部員外郎武任賢,也是武慕青的親爹。
本來吳任澤可以留在天子腳下為官,但是他還是選擇了外放。
一來朝中有了正二品的親爹吏部尚書,又有了正五品的親大哥工部員外郎,暫時就不需要他在朝中出力了。
正好外放從底層做起,等升遷回到京城的時候,尚書親爹也差不多該致仕了。
二來武縣令也是有著一顆為民的心,也想做底層深入接觸民生,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雖不說離任時最好能得一柄萬民傘,至少努力做到萬人送行,而不是放鞭炮慶祝,那就心滿意足了。
聽到了第二輪的主題,眾學子都開始了思考。
“農”,可以農業為主題,也可以農戶為主體。
說偏不太偏,但說常見,在各種詩會文人雅士中也不算太常見。
一時眾學子中思考居多,落筆者寥寥。
東方宇在聽到這個主題中,也開始了自己的構思。
說“農”,自己家也算是文人出身,不算農戶,也沒有田地需要親自耕種。
父親是舉人可以不繳納田稅,於是家裡也購置了一些田產,交由村民來耕種。
不親自種田,但是由於住在村裡,周圍全是農戶,相對來說比較熟悉,也好解釋。
那麼就選擇農戶為主體來吧。
思慮再三,引用了下面一首:
東風催雨渥村鄉,日月豐殷喜氣揚。
雞鴨成群豬滿圈,棉麻疊嶺谷盈倉。
屋舍鱗櫛連青黛,道路蜿蜒跨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