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與吳國君臣討論越國(第1/3 頁)
在越國發生的事情,吳國君臣知道嗎?
有鑑於吳國剛剛敗給了越國,想來吳國對越國的情報刺探應該會更加重視才對。
這樣一來的話,或許智宵等人在越國那邊一直有吳國派去的人在盯著?
那麼,智宵等人與越國君臣不歡而散的訊息,一定是傳入了吳國君臣的耳朵裡面。
智宵再一次見到夫差是在一間大殿之內。
此時,吳國的百官和貴族數量極多,像是楚君友、公子鴻、伍子胥、孫武、公孫聖、王孫駱等重量人物都在。
“聽聞世孫前往越國尋找美人?世孫想要美人,何嘗需往越國,寡人治下便有美人無數。”夫差一定是在進行調侃。
智宵正色答道:“宵初來,既到吳國,如何不往越國一行?特地前往越地蒐羅美人一事,純屬莫須有。”
為了名聲考量,不管是不是真的,反正智宵不可能認下來。
哪個地方沒有美人呢?只是吳越的美女風格方面有別於中原,確實會讓中原人有更多的獵奇心理。
夫差也就是純屬調侃而已,見智宵不否認並不想多談,改了個話題,問道:“世孫既然見過勾踐,以為勾踐此人如何?”
智宵沒有馬上回答,沉吟了一小會,說道:“越君昂揚,鬥志奇高。”
夫差沒有贊同也沒有反對,說道:“如此說來,世孫竟是貶低勾踐?”
這話怎麼說的?智宵分明是用正面的詞在介紹自己對勾踐的瞭解。
問題是什麼?出在越國過於國小民寡,偏偏有那種君主當政,看不清現實會讓國家陷入災難。
當前的勾踐顯得意氣風發,精神面貌更傾向於不可一世,與大多數新繼任之君比較不相同。
接棒的繼任者一般會有一段消沉期,很少才會繼位之後就是那般模樣。
可是,誰讓勾踐剛繼位不久就擊敗了世仇吳國呢?意氣風發與更有侵略性的面貌來自於對本身的自信,一旦能夠繼續銳意進取下去,一個明君的稱號壓根就是唾手可得。
比較要命的是勾踐手裡的牌不多,吳國也沒有勾踐想象中那麼不堪一擊,過於意氣風發與不可一世,小覷了吳國的實力,有極大的可能性要撞上鐵板。
智宵不知道夫差是真的看不起勾踐,還是當著群臣的面不可能給予好評價,搖著頭解釋道:“宵並非貶低越君,實認為越君不可輕視。”
伍子胥開口說道:“世孫所言極是。君上,臣聽聞勾踐繼位便立刻廣納賢才,又聞極力改善農耕,有心多興貿易。此乃明君所為之事,足見勾踐並非昏庸之君,乃至所謀甚大。”
吳國這邊從來沒有當越國是頭號對手,他們認定最大的敵人是楚國,想要挑戰的是晉國。
這也是越國本身情況決定了吳國之君以及大多數大臣的思維方式,越國疆域狹小且口眾不多,尤其是進行極限動員之下,能夠徵召的軍隊數量也絕對不會超過五萬,著實是很難讓吳國的大多數人重視得起來。
在爆發“蕞李之戰”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看得起越國,其中就包括了吳國。
在“蕞李之戰”結束後,哪怕吳國慘敗了一場,大多數人也只是認為吳軍大意才敗給了越軍,不能憑藉一場戰爭來證明越國的強大。
吳國被列國承認強大不是用一場戰爭,完全是面對楚國打出了五戰五勝,最終還攻克了楚國的都城。
夫差訝異地看了伍子胥一眼,問智宵,道:“世孫以為勾踐必是寡人強敵?”
智宵不知道伍子胥怎麼事先就看出勾踐的不簡單,只能說伍子胥的看法無比正確。
面對夫差的再次提問,智宵如實說道:“越國難敵吳國,然越君必是吳君之大敵。”
儲君友站出來,好奇地問道:“世孫為何有此言?”
智宵說道:“僅以宵個人之見,越君乃是有大毅力之君,便是一時遭遇挫折,絕無屈服之可能。宵亦知曉越地民風,若有不怠,難計手段。”
一句話卻是說得許多吳人皺起眉頭。
吳越的民風其實差不多,順利之下容易變得非常狂妄,發現形勢不利則是開始變得不折手段。
智宵評價越地的民風,不是一塊將吳人罵進去了嗎?吳國君臣聽到能心裡舒服就奇怪了。
“我聽聞‘蕞李’戰時,越君以作戰不力,迫使將士陣前自裁?此等手段非是君主應所為,越君行此手段,有甚不敢為之?”智宵問道。
這一句話其實比說什麼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