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難以善了(第3/3 頁)
有些人,他們真的不會去搞清楚狀況,只會認為錯者已經認錯,佔理的那一方就應該大度一些接受道歉,根本不會去考慮受害者委不委屈。他們更不會思考一旦某人得逞,受害者將承擔什麼樣的後果。
說白了就是,受傷的又不是他們,又不懂“沒有經歷過我的苦就別勸我大度”這個道理。
趙鞅在觀察眾人的反應,著重關注智宵與魏侈。這兩人將決定趙氏接下來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作為受害者的智宵沒有什麼表情,安靜地等著趙鞅接下來要說什麼。
而身為旁觀者的魏侈挑了挑眉頭,示意趙鞅接著往下說。
“若無範氏、中行氏陰謀,何至於此?”趙鞅必須丟鍋。
這鍋不丟,趙氏就要面臨智氏和韓氏的怒火。
趙鞅希望能夠看到有誰點頭,任何人贊同那個觀點都好。
“士吉射、中行寅已遠逃齊國,未曾想在鮮虞仍留有舊部。既是二人不知好歹,怎可坐視在‘臨淄’安享晚年?”魏侈不是表態的表態。
晉國內部的家族鬥爭有好幾種方式,其中一種就是認輸再外逃,不再搞事情可以到異國他鄉好好過全新的生活。
以前在晉國鬥爭中失敗的家族,他們一般會選擇逃亡到楚國,反過來幫助楚國與晉國爭霸。這種有點像是“你們不拿我當回事,我就在楚國展現價值,讓你們後悔失去我”的意思。
在楚國內鬥中失敗的貴族,一般也會選擇逃亡到晉國,再給晉國效力展現價值。
類似的情況在晉國和楚國很常見,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晉國內鬥失敗的一方轉而逃亡齊國,楚國內鬥失敗的一方逃向吳國。
智宵當然知道趙鞅想丟鍋,聽完魏侈的話也知道了魏氏的態度。
“趙氏未曾詢問我家有無派人襲擊趙氏宗子,中計便做橫加指責。此事既已發生,我家名聲已然受損,非澄清可了。”智申其實看不懂智宵眼神想表達的意思,總該懂得事情不能就那麼過去。
韓不信可算等來智申的表態,一邊點頭贊同,一邊說道:“甚是。”
這種場合,肯定是該由一家之主來做表態,要不然會讓一個家族顯得不分尊卑,甚至是暴露自家的內部矛盾。
所以,只要智申有一家之主的擔當,不會讓智宵站出來率先衝鋒陷陣。
現在,智申已經表達態度,代表智氏將意思表達得非常明顯,倒是能讓智宵開口講話了。
因此,智宵也就說道:“此事極為惡劣,便是我家不做追究,趙氏以何面目示於天下人?能有今日之事,日後是否張口便可指責我家、韓氏、魏氏對趙氏做了何等惡事。一次次如此,令我家、魏氏、韓氏如何面對天下人。”
韓不信和韓庚當然認同智宵的說法,說什麼也不能平白被冤枉的啊。
魏侈對智宵的說法無可反駁。
魏駒打從心裡贊成智宵的說法。
如果做錯事情不需要付出代價,成功地被逃了一次,一定還會有下一次。
在看戲的晉君午突然開口說道:“趙氏犯錯,正卿不可再行狡辯、推脫。速速權衡,該將如何賠罪。”
趙鞅在沉默。
這算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嗎?或許不全然。
“我家自是願意認錯。現如今,我家僅存‘晉陽’、‘趙’兩地,智氏、韓氏欲得何處?”趙鞅在說這個話的時候,眼睛看的是魏氏之主魏侈。
來吧,想怎麼懲罰趙氏。
趙氏現在就這樣,無法抵抗智氏與韓氏的聯合。
一旦趙氏不復存在,且看看魏氏有什麼下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