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大局,大勢(第1/2 頁)
晉國的歷史走到現在,各個家族之間的競爭不止是白熱化,其實已經到了見生死的時刻,稍微心軟或不夠理智,等於是在給自己和族人挖墳墓。
類似於智躒這種老一輩,大多數好像體會不到那種殘酷,思維還停留在“存亡絕續”的時代。
這麼說吧,趙鞅跟範吉射、中行寅鬥得那麼兇,打起來也只是想要滅掉範氏、中行氏以及殺死範吉射、中行寅,對其後裔並沒有趕盡殺絕的執念。
事實上,趙鞅確實放過了範吉射和中行寅的幾個兒子,任由他們逃亡齊國與鮮虞。
到了趙毋恤與智氏死斗的階段,趙毋恤將最大也是最痛恨的對手智瑤腦袋製作成為酒杯,卻是放過了智瑤以及智宵的孩子,假裝不知道智開和智寬逃亡去了秦國。
這就是“存亡絕續”觀念的遺留,再來就是趙氏作為勝利者已經得到了全部,認為外逃者威脅不大,願意做出大度的一面。
然而,智躒不止有“存亡絕續”的觀念,乃至於還以為能夠跟趙氏共存。這一點顯得非常致命。
智宵不想智躒在暮年的最後一段時間過於揪心,只是稍微提了提也就不再多提了。
等待智躒過世,智氏就進入到智申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對智宵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自保。
儲存有用之身才有將來,人沒了就萬事皆空,道理並不複雜的。
智宵在“新田”一待就是待到冬季。
下雪之前,趙鞅、韓不信、魏侈先後返回,同時回到“新田”的還有三家的核心成員,包括趙毋恤和魏駒、韓庚。
今年,晉國並不是平靜的一年。
範氏、中行氏等叛逆再次戰敗,一敗徹底輸光了底褲,範吉射、中行寅等一些反叛的一家之主逃向鮮虞。
他們丟掉了非常重要的“沫”地和“邯鄲”地,暫時只有中行氏儲存了晉國最東部的一片地盤,只是絕對無法堅守多久了。
趙氏再一次獲得“晉陽”戰役的勝利,可是付出的代價也非常大。這個代價不是傷亡了多少,使用水攻讓趙氏在“晉陽”地經營數十年的成果幾乎破壞殆盡。
付出大代價的趙氏不是沒有收穫,起碼俘獲了兩萬餘戰俘,再來就是最重要的事情,迎來了最終勝利的曙光。
在平叛後期,韓氏可算也大塊吃肉,佔下了“邯鄲”地的三分之二,一下子讓韓氏的封地總面積增加了原本的十分之二左右。
外部的話,秦國與楚國相繼出兵。
楚國的十萬大軍仍舊待在陳國沒有動彈,暫時也看不到任何北上的跡象。
瞭解楚國近來情況的人,他們非常懷疑楚軍會不會北上與晉軍大戰,更趨於楚國是想借機吞併陳國。
秦國那一邊,他們在確切知道楚軍北上與晉軍大戰之前,沒有膽量也缺乏慾望東進,四萬秦軍花了四個多月的時間走走停停,行軍到“涇陽”就停滯不前了。
根據舊有的交戰規則,楚國和秦國都沒有派遣使節團來“新田”進行宣戰,因此晉國與楚國、秦國哪怕顯得劍拔弩張,兩個陣營的雙方都未實際進入到戰爭狀態。
當然了,秦國偷襲晉國是常有的事情,很多時候真正開打都沒有走宣戰這一道程式。
在很久以前,也就是晉國與楚國打百年爭霸戰爭期間,雙方從未解除戰爭狀態,什麼時候再開打併不用進行宣戰。
歷經第二次“弭兵會盟”之後,晉國與楚國正式解除交戰狀態,但凡楚國還當自己是南方霸主,他們不會輕易像秦國幹出不宣而戰的事情。
這也是晉人認為楚國這一次是虛晃一槍,真正想做的事情是吞併陳國的原因。
那麼,隨著範吉射與中行寅外逃,晉國的內外形勢也就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利益之爭帶來的紛擾不會減多少,卿位家族再次動用大量兵力交戰的機率卻是無限低了。
“趙鞅率軍北征,殺入鮮虞平野與鮮虞、範氏、中行氏等殘兵敗將大戰,得勝而歸。”
“趙氏向北推進五十里,趙鞅已請示築城建邑,其土歸於趙氏所有。”
“此事君上已然同意,並有意出兵征討鮮虞,逼迫其君交出範吉射、中行寅等叛逆。”
“趙鞅重提‘邯鄲’地歸屬之事,推出邯鄲稷在做糾纏。”
“君上命何人之土,歸於何人。”
智躒已經習慣什麼事情都跟智宵說一說,不一定需要智宵給出什麼意見,更多是增加智宵的眼界。
邯鄲氏的“邯鄲”地已經歷經百年開發,尤其是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