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誰都別插手!(第2/3 頁)
吳國來了多少軍隊?能上場拼殺的將士總數量不超過五萬。
伍子胥雖然有百勝將軍的名號,但是一點都不敢小覷晉軍,更不願意在晉國境內與晉軍展開一場沒有規則的戰爭。
趙鞅本不想搭理伍子胥,沒有想到晉君午出聲了。
“本‘伯’不願欺負吳子,如何交戰,吳子道來便是。”晉君午說著昂起了頭,一副蔑視吳國的表現。
趙鞅注視了一眼晉君午,臉上表情不變,心裡在想什麼就不清楚了。
或許?趙鞅在心裡破罵晉君午瞎講究什麼,遭到了嚴重的挑釁,尤其吳國君臣一點規則都不講,還搞了自縛手腳這麼一出。
只不過,晉君午確實表現得霸氣。
晉國好歹是霸主國,願意跟吳軍同等數量交戰,或是以鬥將的方式分出高低,能夠威懾在場所有諸侯,也能為以後減少許多麻煩。
有一個前提,也就是晉軍確確實實可以擊敗吳軍,並且還要打得極為漂亮。
如果晉軍戰敗,不止是弄巧成拙那麼簡單,不但吳國會獲得巨大的信心,其餘諸侯肯定也要生出一些小心思了。
伍子胥看到了吳君夫差露出一臉不悅的表情,只能在心裡不斷苦笑:“吳軍能夠對楚軍一再戰而勝之,依靠的是統率階層計謀百出,並不是吳軍真的很能打。吳軍擺開陣勢跟晉軍堂堂正正進行交戰,不是自曝其短嗎?”
所以,伍子胥動作利索地對晉君午行了一禮,再轉而看著趙鞅,說道:“不若各出兩萬對陣?”
趙鞅哪怕現在恨不得掐死晉君午這個蠢蛋,屬於霸主國元戎的風度依舊不能丟,更要表現出披靡的姿態,大笑著說道:“吳國方才犬吠,如今示弱,我(晉國)怎不允。”
說完,趙鞅繼續邁步,路過智宵邊上,低聲招呼:“下軍將且隨我來。”
智宵知道趙鞅什麼意思。
這一次趙氏只有兩個“師”的兵力抵達會盟現場,壓根就湊不出兩萬名將士。
再則,為國而戰這種事情,不能是趙氏單獨出力吧?
其餘的晉國卿大夫,他們其實也不會讓趙氏單獨出戰,哪怕只塞進去一個“旅”的部隊也是出力,免得在事後被父老鄉親指著鼻子罵。
魏駒得到魏侈的示意,大聲喊了一句:“宵且等我。”
“庚亦往!”韓庚沒有得到韓不信的示意,純粹不想當看客。
有那麼一個人早就邁步跟隨,他叫趙毋恤。
走在前面的趙鞅聽到魏駒和韓庚表態,嘴角勾了起來。
現在的晉國誰的戰績最好看?無疑問就是智宵了。
這一戰,哪怕是趙鞅掛帥,一定會拉上智宵這位下軍將,不為其它什麼別的,單純為了保證獲勝。
有魏駒和韓庚的響應,還有趙毋恤聰明地跟上,直接讓趙鞅有了其它主意。
吳國那邊肯定是伍子胥掛帥。
考慮到孫武也跟來會盟,伍子胥的副手肯定是孫武了。
因為伍子胥與孫武做了搭檔,吳軍對上楚軍獲得五戰連勝又攻破楚國都城得到戰績,中原列國承認吳軍打得漂亮,可是要說認可戰績則是未必了。
中原列國的看法是吳軍不講武德,以那種方式獲得的戰績充滿了取巧,能不能再重複輝煌屬於未知。
這種看法似乎也不能說錯?畢竟伍子胥和孫武又不可能永生,失去了伍子胥和孫武的吳軍到底還能不能打,恐怕連吳國都不敢掛保證。
晉國為什麼能夠長久坐在霸主國的寶座上?真不是代代有湧現名將出的關係,底蘊在於晉軍對紀律的建設之上!
說得更通俗一些,即便晉國沒有湧現名將,率軍出征的主帥是庸才,只要晉軍的紀律不變的拉垮,交戰起來依舊會是晉軍獲勝的機率更高。
所以,晉國的先軫、郤至、中行偃、士匄、趙武、中行吳先後逝世之後,哪怕列國軍隊的戰鬥力也在上升,晉國仍舊是當世霸主,反倒是養由基陣亡之後的楚國就不復之前的能征善戰了。
在當代,吳國由伍子胥和孫武的搭配能夠對各個諸侯產生極大威懾力,晉國這邊沒有人在名氣上能跟伍子胥和孫武的搭配抗衡,論進行堂堂正正的交戰,無論是趙鞅或者哪位卿大夫統兵,講起來真不存在天差地別計量的差距。
“此戰以智宵為‘主’,魏駒、韓庚、趙毋恤為‘佐’。望諸位同心協力,不弱我(晉國)威風,務必戰而勝之,勝而大彩!”趙鞅以鏗鏘有力的語氣進行鼓舞。
智宵率先行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