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唯強者可予取予奪(第1/3 頁)
宋國當前的思想負擔極大。
他們在對曹國實施吞併,本就非常害怕姬姓諸侯追究,再看到晉國四處出擊,能不擔憂下一個遭到晉國入侵的國家會是宋國嗎?
衛國就在宋國邊上,一旦晉國滅掉衛國,宋國就跟晉國實際接壤,形勢對宋國來說就將變得不一樣了。
當前還沒有人總結什麼叫遠交近攻,相似的概念絕對存在。
疆域一旦互相形成接壤,實際接壤的諸侯國必然會產生糾紛或摩擦。這種道理誰體悟不出來?
邊上有一個強國,又有哪一個國家不會感到心驚膽顫呢?
宋國嘗試從外交途徑來化解衛國的滅國危機,他們的行動遭到魏氏、韓氏和趙氏的強勢抵制,大有宋國再唧唧歪歪就要被一塊收拾的趨勢。
在這種現狀下,宋國君臣很需要來自智氏的幫助,起碼經由智氏向魏氏、韓氏、趙氏進行溝通,化解魏氏、韓氏、趙氏對宋國的怒意,進一步再讓魏氏、韓氏、趙氏對宋國沒有敵意。
智宵對宋國目前面臨的危機大致清楚,只是絕對不會主動提起。
魏氏、韓氏和趙氏聯合起來有可能滅掉宋國嗎?想短時間內滅掉宋國有難度,一再侵襲掠奪則是能夠辦到。
趙氏已經與魏氏、韓氏一起在入侵衛國?這個已經是智氏可以容忍的極限。
如果魏氏、韓氏和趙氏再合作侵襲宋國,那麼到底智氏是魏氏、韓氏的盟友,還是趙氏才是魏氏、韓氏的盟友啊?
最為重要的是什麼?智氏無法接受實力相近的魏氏無休止進行擴張,從而某天魏氏的實力變得比智氏強大。
公子辰講了不少鋪墊的話題,繞來繞去提到宋國去年大豐收,各個家族的糧庫堆得滿滿的。
去年宋國糧食大豐收了嗎?智宵怎麼沒有聽說過相關的訊息。
“如此?不知眾家可願售糧?”智宵很確定宋國去年根本沒有大豐收,不去糾結有沒有豐收的事情,直接提出自己的訴求。
公子辰“哈哈”大笑幾聲,說道:“若是他人,便是豐收亦需考慮。晉卿提及,我(宋國)怎有拒絕的道理?”
宋人早就知道了一個事實,交情永遠沒有互相需要來得實在,雙方建立利益需求才會使得關係得到穩固,想讓人幫忙做什麼事情,更是需要拿出足夠的籌碼。
現在,宋國不止需要智氏出面緩和與魏氏、韓氏、趙氏的關係,某種程度上宋國也需要一位強有力的保護者。
那麼,宋國明知道智氏很缺糧的現狀,主動來作為供糧的賣方,只要智氏想保證來自宋國的糧食渠道,怎麼可能允許魏氏、韓氏、趙氏入侵宋國呢?
在接下來的兩人談話中,公子辰將售糧的價格主動降低,再提出想從智氏購買兵甲器械的請求。
有來有往才會讓兩個勢力增加互相之間的依賴,決不能是那種單方面的只進不出,不是嗎?
宋國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比經濟實力極強的齊國更懂貿易,提出向智氏購買兵甲器械,一來是保證貿易不要產生太高的逆差,再來就是智氏的甲冑和兵器確實再科技上領先了一代。
智宵需要先問清楚宋國需要多大量的甲冑和武器,精確到相關的種類,得到資料做主答應了下來。
當前時代已經不是百名甲士可以橫行無忌的歲月,只是有優良的甲冑能夠購買,財力允許的家族絕對不會錯過。
智氏製造的甲冑已經不止一次得到證明,屬於有價無市的產品。
拿正在爆發內戰的齊國為例子,田氏、範氏和中行氏這個陣營在體量和兵力上最弱,他們卻是在面對絕對兵力優勢的國氏、高氏這個陣營勝多敗少。
固然是因為國氏和高氏的一家之主死亡,使得兩個家族因為失去舊有領導者而政令不同的窘境。
問題是什麼?田氏、範氏和中行氏這個陣營每每用不到一萬的兵力硬抗幾倍於己的國氏、高氏,那些交戰中裝備了智氏甲冑和武器的部隊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那證明了什麼?只有智氏自己使用的話,外人會覺得智氏本來就很強大,看不出甲冑和武器起到多大的作用;田氏在齊國並非什麼大家族,逃亡過去苟延殘喘的範氏和中行氏實力十不存一,他們面對重新整合的國氏、高氏卻利用裝備優勢一再以寡擊眾取勝。
公子辰請求從智氏這邊採購三百套重甲,普通甲冑的數量為三千套。
僅僅是三百套重甲和三千套普通甲冑便是一大筆錢,等於第一年宋國賣給智氏的糧食被抹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