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智氏再添一小宗(第1/3 頁)
事情處理完畢,智宵自然沒有必要繼續在衛地待下去。
決定遷徙往智氏治下的那一批人,他們會由彌子瑕來進行安排,分批陸續前往秦地得到安置。
比較讓智宵意外的是衛國曾經最大的主戰派石曼姑也接受招安,沒有選擇留在衛國。
其實也能夠理解,越是好戰的人,他們大部分越看得清現實。
因為覺得必須打,不打生存空間會一步步被蠶食,自然是強硬的好戰派。
效忠的勢力窘境無法得到扭轉,失去了發揮的空間,他們會選擇投靠新勢力,再借由新投靠的勢力來達到復仇的目標。
沒有意外的話,衛國已經沒有翻身的可能性了,對嗎?
衛國遭到魏氏、韓氏和趙氏的瓜分,許許多多的衛人便是視魏氏、韓氏、趙氏為仇人。
這一批人之中的聰明人看出了一點,智氏遲早會與魏氏、韓氏、趙氏對上,選擇投奔到智氏效力。
等待智氏與魏氏、韓氏或趙氏開戰之後,那一天便是他們藉機復仇的機會來臨了。
“衛國廟堂,我家得有十之六七。”智宵已經回到‘新田’城內。
這次的一來一回,耗時將近兩月的時間,收穫方面只能說頗豐。
智申問道:“可有隱患?”
智宵點了點頭,應道:“自有隱患,不過先期於我家有利。”
一批仇恨魏氏、韓氏和趙氏的人加入智氏,他們沒有完成復仇之前,不會想要搞其它事情。
有這麼一批人,同時決定智氏內部將多了一批由衛人組成的派別。
有相同的目標或是理想,眾多人走到了一起,無論達成或沒有達成目標或是理想,他們註定是會選擇抱團,派別也就出現了。
其實,智氏內部一直以來也有派別,以輔果為首的保守派便是其一。他們的保守不是拒絕任何革新,主要是想要保障嫡長繼承製不會出現差錯。
智氏除了保守派之外,其餘存在各種理念的派別也有,例如拒絕革新的陳舊派,贊成擴張的好戰派,主張以民生為主的內政派。
總得來說,看智氏當前正在執行的策略,無疑是革新派與擴張派佔了上風,持其餘主張的人陷入勢微狀態。
類似的情況在其餘家族或諸侯國一樣存在,說白了就是人一旦多了,思想很難形成絕對的統一,集體執行什麼策略無非就是東風壓倒西風的一種體現。
智氏十五年之內,總人口從原本的四十餘萬增加到一百五十萬左右,前期增加的人口來自中行氏與範氏,後來利用置換封地從魏氏獲取了一批,與趙氏的鬥爭也獲得一些人口,近年來則是依靠分地吸引來自列國的移民。
秦人在智氏治下佔到的比例有多少?他們的數量僅有不到十萬,大部分秦人還是主動跑過來投奔智氏,不是智氏攻下秦國的哪一片土地獲得的人口。
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智氏暫時沒有攻佔秦國的主要地區,而秦國太多地方沒有發展,人口主要棲息地只有以都城“雍”為主的京畿圈,另一個是遙遠西邊的舊都“冀”為主的老區。
在各類新獲得的人口中,中行氏治下屬於是智氏最好吸收消化的部分。
畢竟,智氏與中行氏同出旬氏,原本屬於中行氏的人,他們從中行氏治下變成生活在智氏治下,無非就是同宗內部一手倒一手而已。
按照成分,智氏與中行氏的人口合起來便有將近八十萬,有了他們作為主體,屬於範氏的三十餘萬人口就不佔多數,有消化以及融合的條件了。
那些其實存在一個前提,也就是範氏和中行氏在晉國除名。
比如智氏消化得自趙氏的人口,因為趙氏並沒有在晉國除名的關係,相關難度上面就比較大,時有發生劃歸於智氏卻又重新跑回趙氏治下的情況。
來自其他家族或諸侯國的人,他們想逃則是不那麼容易,奈何就是難以對智氏產生歸屬感。
一系列的情況直至智宵力主在秦地分地才得到改善,說明了人都是傾向於趨利,能夠獲得好處就不那麼想念舊主了。
智申過問了一下從衛地遷徙人口的事宜,得知智宵將事情交給彌子瑕去辦,說道:“如此處置再是妥當不過。”
是吧?彌子瑕在衛國待了二十多年,瞭解衛國的情況,與衛人也比較熟,真真是最佳人選了。
智申問道:“應予彌牟何等待遇?”
智宵答道:“接納為家臣。若此事辦妥,賜予封地便是。”
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