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極盡隱忍與迫不及待(第1/2 頁)
走了,趙毋恤真的直接率軍展開撤離。
且看趙氏軍隊的佈置,明明白白地將害怕突然被打展現出來,後隊嚴謹且充滿戒備,整體維持撤軍的陣型。
得到訊息的智宵、魏駒和韓庚來到前營高度觀看,一時間面面相覷。
“果是不忌世人看法。”魏駒說道。
此情此景,魏駒反而覺得誠心與智氏合作更不錯。
沒有太複雜的原因,起碼智氏願意遵循禮法辦事,顧忌世人的看法,做事情顯得有跡可循。
趙氏只有需要的時候才顧忌禮法,很多時候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沒有碰上什麼事也就算了,一旦出事很難讓人估測下一步會怎麼做。
有那麼一個事實,趙氏在很多事情上的做法確實是一再當那個始作俑者,包括身份顯赫的狀態下與異族聯姻,弒君之後又抵死不認,兒子圍困老子將之餓死,全國輿情鼎沸之下冤殺忠臣。
在多數人都看重禮法、信譽與輿論的時候,有那麼一個家族壓根不在乎,難道還不夠顯得特別嗎?
要是到擺爛的年代,互相只是比爛而已,大哥笑話二哥,兩個其實都差不多,稍微能做事都算突出了。
“派人到‘晉陽’弔唁?”韓庚問道。
這一次韓庚倒是顯得很敏銳,猜出趙毋恤率軍一撤,會直接撤回到新的大本營“晉陽”去。
魏駒點頭道:“應有之意。”
兩個人說話的時候,目光卻是注視著智宵。
並非他們擔憂派人前去弔唁會讓智氏產生誤會,只是想知道智氏這邊會由誰去“晉陽”弔唁而已。
孔丘一直在強調已經進入到禮崩樂壞的時代,純粹就是還沒有看到更不講規則的時代是個什麼模樣。
總體來說,春秋晚期大體上還是一個講規則的時代,只有吳國、越國顯得特殊一些。
那是事實,絕不是在詆譭吳國或越國,哪怕一再喊嗓子“我蠻夷也”的楚國都比吳國、越國更像是一個文明國家。
智宵保持著沉默,心裡想的是:“不愧是趙毋恤,不給我絲毫的機會啊!”
如果智宵有那個膽子只帶來少數的護衛,或是敢親自去趙氏的營地,超過九成的機率會讓趙毋恤選擇動手。
畢竟,智氏打從事實上就是智宵在維持一切,包括內政以及軍事的發展,對外的決策之類。
要是趙毋恤能夠將智宵幹掉,趙氏當然無法單獨擊垮智氏,但是有把握拉上魏氏、韓氏一起來圍攻智氏。
等於說,有智宵的智氏,跟沒有智宵的智氏,壓根就是兩種狀態。
“走罷?”魏駒的意思是撤軍回去都城。
智宵的眼眸恢復焦距,說道:“代國陳兵邊境,中山國敢於入侵我國,不可無動於衷。”
一句話而已,魏駒和韓庚再一次面面相覷了起來。
誰猜不出代國和中山國是在為趙氏站臺,怕的就是智氏對趙氏發動戰爭。
因此,要開戰存在藉口,並且理由很正常;不打的話,其實也是可以的。
“代國乃弱國,其國黎庶泰為狄人、戎人,國中牧畜興盛;中山國口眾不寡,其國多山礦多。”智宵不講大義,選擇談利益,笑著對魏駒說道:“若可戰而勝之,抑或不戰而勝,豈不美哉?”
韓庚看到魏駒進行思考,率先說道:“若有討伐必要,我家願出兵一‘軍’。”
此時的韓庚還無法代表韓氏,可能是事先得到韓不信的允許,得到了一些權柄?
魏駒不得不懷疑智氏與韓氏的合作比跟魏氏更深,有了韓庚的答覆在先,說出拒絕的話明顯不妥,只能說道:“我(魏氏)亦如此。”
智宵伸出手,分別與韓庚、魏駒進行擊掌,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該商討的細節可以等回到都城再詳談。
回到“新田”之後,之前的部隊並沒有撤走,重新回到營區,智宵三人則是各自回到家中。
“趙氏大軍出‘晉陽’地,本是殲滅良機,奈何趙毋恤甘背罵名,實無動手機會。”智宵如實說出自己原先的盤算。
智申只是點了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
隨後,智宵將智氏、魏氏和韓氏一同出兵討伐中山國和代國的事情說了出來。
從剛才智申的表情就有點怪,像是發生了什麼詭異的事情,奈何智宵一過來就談大事,一時半會沒有開口的機會。
智申等智宵說完,才說道:“季在家中。”
剎那間,智宵的思維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