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自信心爆棚(第1/2 頁)
誰不想高高在上呢?恐怕沒有人能夠拒絕這種待遇。
吳君夫差事先並沒有想到事情會這般順利,一邀請就得到多數諸侯的響應,能夠在“黃池”舉行盛大的會盟活動。
“孫長卿仍舊不肯北上?”吳君夫差也有不順心的地方。
伯噽低眉順眼地應道:“孫將軍……,並未北上。”
現階段,伯噽非常得寵,一直在吳君夫差與孫武的交流中充當緩衝人物的角色。
哪怕有伍員先以悲壯的方式自殺來阻止吳君夫差急切的北上,吳君夫差仍然態度不改,後面進行勸阻的人,少數因為語言過於激烈被囚禁,多數被免去爵位並且罷官成了庶人。
孫武從頭到尾沒有發表什麼意見,只是以患病為理由,推辭了北上參戰的任務。
人沒有足夠聰明,壓根不可能成為奸佞,會在成為奸佞之前就被殺死。
其實,奸佞遠比忠臣難當。
效忠君主的忠臣無條件遵從來自君主的意志,反正君主讓幹什麼就幹什麼,真沒有太大的難度。
愛國的忠貞之士比較難當,需要勸阻君主做出錯誤的選項,進而再讓國家受損,非常容易得罪固持己見的君主。
奸佞的話,不止要伺候好君主,還要保證自己不會弄死,更要找機會肥私,沒有能力真的辦不到。
伯噽知道自己是個奸佞,還是一名清楚好歹的奸佞,才不會在孫武的事情上挑動口舌搬弄是非,相反會盡力保證孫武的安全。
沒有其它原因,伯噽僅僅是清楚有孫武的吳國和沒有孫武的吳國並不一樣而已。
“孫長卿果然對寡人有怨懟啊!”吳君夫差看上沒有生氣,倒是看著很失望。
吳君夫差用低沉的聲音繼續說道:“此乃取代晉國之百年不遇良機,若是錯失今次機會,何時再有?”
所以,吳君夫差也知道應該掃平周邊的威脅,再北上與晉國打爭霸戰爭。
只不過,吳君夫差哪怕不認為越國是個麻煩,還是讓越君勾踐隨行北上,並且從越國挖掘了三萬的部隊。
三萬的軍隊多嗎?對越國來說,幾乎是將國內能戰的人全拉上了。
吳君夫差這麼做是為了向先南派做出交代,表示:寡人已經將越國能打的人都帶走。你們就不要再過多勸阻,安心籌劃怎麼跟晉軍交戰吧。
吳國出動八萬大軍北上,其實徵召的兵力不止這些,還有將近四萬被安排在與楚國的邊境線,交代夫概務必盯緊楚國。
這個夫概是吳君夫差的叔叔。
在被改變的這個歷史版本中,夫概並沒有舉旗叛亂,暫時還是吳君夫差的好叔叔。
徵召出十二萬大軍已經差不多到了吳國的極限,出現意外再進行徵召,哪怕能夠再湊出二十萬大軍,新徵召的二十萬大軍受過訓練的人幾乎沒有,裡面絕對也是以老弱病殘居多。
所以是,吳君夫差北上幾乎是咬著牙在徵兵,多數的精銳也拉著北上了。
“太宰以為今次會盟如何?”吳君夫差不是為了炫耀。
伯噽先拍了一通馬屁,後面小心翼翼地說道:“宋君、魯國三桓並未真正拜服,我王不得不防啊。”
“宋國與晉國非死敵,有所遲疑乃是常理;魯國位處中原,三桓非君,國中戰亂不止,膽小亦是正常。”吳君夫差頓了頓,像是在思考什麼,一小會才繼續往下說道:“此戰過後,宋、魯再難左搖右擺,勢必為寡人所用。”
如果宋國和魯國一開始哪一邊都不投靠,他們還能夠選擇待價而沽。
諸侯會盟且組成聯軍,可以想象晉國的當權者知道後有多麼惱火,再以晉人睚眥必報的性格,怎麼可能輕易放過宋國和魯國?
這一戰,聯軍的指揮權在吳君夫差手裡,有得是辦法讓晉國更加惱怒宋國和魯國。
所以了,宋國和魯國有什麼心思不重要,他們根本沒有實力去保證事態的發展如自己所願。
“鄭國教訓在前,宋國、魯國仍舊存有僥倖,何其愚蠢也!”伯噽給吳君夫差捧哏。
所以說,是啊,曾經的鄭國因為騎牆得到無比慘痛的教訓,怎麼就不能讓宋國和魯國學乖呢?
有些事情,尤其是轉換立場這種事情,要麼一開始就不幹,幹了就不能留後路,做出新選擇又想留有後路,舊的老大已經惱怒,新的老大也不可能真正接納。
吳君夫差又是想到了什麼,問道:“單公已往晉人處?”
現任的單公名遠,先前作為“黃池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