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簡直是操碎了心(第1/2 頁)
無論是對智氏或魏氏、韓氏,乃至於齊國、鄭國、等等中原列國來說,一個亂戰不休的南方才是他們所想要的南方。
楚國與吳國年年開戰的那一段歲月,沒有南方的諸侯國能夠北上威脅中原列國,安全有保證不用提,不用出徵還多了稅收。
智宵一陣思考下來,對魏駒說道:“南山之內躲藏有聯軍敗兵。”
吳國和楚國相愛相殺已經夠了,再加入一個越國的話,好像太容易使得形勢失控。
這一波,吳國的損失極大,他們連續戰勝楚國建立起來的威望,隨著北上戰敗丟了個乾乾淨淨。
遭到雙重打擊的吳國,他們接下來能不能扛住楚國的反撲都是未知數,再讓越君勾踐帶著主力回國,越國指定要從背後捅吳國不止一刀。
智宵要的是南邊保持態勢均衡,不是要讓南方互相吞併,再極短時間內又誕生一個絕對的區域霸主,進而能夠北上耀武揚威。
“南山?”魏駒知道南山有不少聯軍的敗兵,只是沒有理解智宵特別提起是個什麼意思。
“如此,這般,這般,如此……”智宵儘量用最簡短的語言來道出利害關係。
魏駒聽了沉默一小會,理清楚頭緒之後,頷首說道:“確實不可使越國打破僵局。”
魏氏同樣認為一個混亂的南方才是他們所需要的南方,最好是吳國和楚國繼續打生打死,打到雙方實力大降再陷入虛弱。
對於越國?他們知道楚國一直在扶持越國。
所以,要是出征的越國主力可以回去,有極大的機率是楚國聯合越國攻打吳國,喪失威望又折損實力的吳國估計扛不住前後夾擊。
另外,不要忘記吳國之前發生的事情,伍子胥到宮門前自殺,不止是打擊了吳君夫差的威望,屬於伍子胥那一系的人變得與吳國離心離德,其餘派系也陷入人心惶惶的狀態。
這一次,吳軍北上舉行會盟,能夠擊敗晉軍,乃至於是跟晉軍打個平手,自然是吳君夫差站在對的一邊,接下來會讓吳國穩定下去,甚至可以更有效率地掌控全國。
問題在於北上的吳軍敗了,看上去還敗得極慘,吳君夫差光是整合內部都困難,還要應對楚國的反撲,情況顯得相當不妙。
如果可以的話,智宵都想出手幫吳君夫差穩定內部,更加不可能任由越君勾踐各種操作了。
魏駒已經明白智宵想讓自己去南山圍剿,心裡卻是很不樂意。
聯軍敗了,對不對?
晉軍已經在“商丘”周邊佈下重兵,是不是?
可以預見的是,晉國對宋國的敲詐合理,宋國君臣會很識相地對選擇錯誤付出代價。
不提想要壓服宋國很容易,事後還能得到大筆賠償,光是參與宋國的投降儀式就能夠漲一波威望,有得選誰樂意去幹苦哈哈的圍剿工作啊?
“庚需戰功。”魏駒沒有直接拒絕,很直接地將韓庚推了出來。
智宵:“……”
之所以讓智宵選擇魏駒,並不是想將魏駒指使開,再吞佔魏氏的戰利品。
怎麼說呢?魏駒從智商到情商都不差,有能力去南山主持圍剿,並且不容易被越君勾踐忽悠瘸了。
換成韓庚去主持圍剿工作?以他的能力,說難聽點就是說不定會辦砸了,甚至極可能被越君勾踐忽悠得晉國變成越國的盟友。
以前,列國都知道越國的特殊性,認可越國能夠同時有兩個老大。
到現在為止,越國都沒有正式與晉國解除盟約,一些場合上還是以晉國的小弟自居。
韓氏一直以來都不想過多折損實力,韓庚去圍剿肯定是以韓氏的部隊為主力,稍微在圍剿中損失一些,或是發現能夠輕易招降,最大的可能就是見好就收。
“如此,待宋國投降再論。”智宵當然不會將心裡的想法說出來,乾脆選擇了拖延。
晉軍圍困“商丘”的第三天,宋國的褚師在晉軍營寨與城池來來回回轉達意見,雙方大體上談妥了投降事宜。
首先,投降將是以城下之盟的模式展開。
這個模式帶有侮辱性質,只是比起入城之盟模式給宋國留了體面。
所謂的入城之盟,理解為戰敗方無條件投降就行了。
而城下之盟更好理解,能夠解讀為戰敗方承認無力抵抗,勝利方沒有滅掉戰敗的意思,雙方互相留了一線,日後還存在和解以及合作的空間。
至於郊外之盟,說白了就是勝勢方給承認打不過的一方一個教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