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貽笑萬世(第1/2 頁)
人數只要多達兩位以上,哪怕是同處一個陣營之中,不免還是會形成各式各樣的圈子。
拿晉國為例子,幾個卿位家族分分合合,每一段時間的相處關係都不同,上一刻是盟友,下一秒也許就是敵人了。
同在一個國家之內的家族都是那樣,臨時結盟的國家源於自身的利益,不用多說也知道情況肯定會更加複雜。
宋國、鄭國、魯國等等諸侯國,他們第一次當吳國的小弟,雙方不說熟不熟悉,總要因為關係出現改變而有一段磨合期。
第一次當老大的吳國,他們真的沒有當老大的經驗,怎麼來處理與小弟的關係,受到考驗是必然的事情。
“晉軍攻打鄭國?”吳君夫差剛剛得知這個訊息。
公孫聖皺眉說道:“此訊息乃是我方斥候三百里加急彙報,晉國二‘軍’七萬五千兵力進攻鄭國。”
這樣說,吳君夫差就懂了。
鄭國遭到晉軍的入侵,一定是晉國在逼迫吳國做出選擇。
本土遭到入侵的鄭國,要麼是對吳國求援,不然就是請求本方部隊回去防禦。
“率軍者乃何人?”吳君夫差問道。
公孫聖答道:“以魏駒為此戰主將,韓庚為副將,另有解盈、士皋夷、籍秦、析成鮒從軍羽賦。”
那些名字吳君夫差都有印象。
吳國都在挑戰晉國的霸權了,怎麼可能不收集情報,一些關鍵人物必然會擺上吳君夫差的案頭,每一份檔案裡也必將記錄能夠查到的每一個人平生事蹟。
“魏氏攻打鄭國,屢屢不能立功?”吳君夫差說的是鄭國成功扛住魏氏的入侵,後面在智氏的轉圜下雙方罷兵休戰。
公孫聖聽出了另一層意思,品味出來的就是吳君夫差根本不想被晉國牽著鼻子走,讓下面的人想辦法穩住鄭國。
其上有窮,而下無底,為君主排憂解難是臣下理所當然該做的事情。
只不過,公孫聖還是講出心裡話,說道:“我(吳國)方為諸侯之長。若是毫無舉動……,諸侯必會側目。”
吳君夫差怎麼可能不知道這個道理?問題是,他真的不想被晉國牽著鼻子走。
吳君夫差在沉默了很久之後,開口說道:“喚來駱。”
得到召喚的人叫王孫駱,從字首“王孫”就能夠猜出身份背景。
“參見我王。”王孫駱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叫過來,只從表情上看出吳君夫差心裡很不爽。
“寡人有一事託付於你。”吳君夫差對王孫駱招了招手,等互相之間的距離只剩下兩米,再次招了招手,直至王孫駱湊到身邊又彎腰下去,才湊到王孫駱的耳邊一陣嘀嘀咕咕。
能夠從王孫駱的表情變化瞧出一點東西,起先看似很驚訝,隨後竟然是變得悲壯,大有一種懷有死志的意思。
王孫駱重新站好,莊重行禮道:“必不負大王託付。”
全程在旁邊看的公孫聖用吝惜的表情注視著王孫駱離開的背影,發現吳君夫差視線轉向自己,趕緊管理好情緒。
吳君夫差吩咐道:“設宴,再邀諸侯夜飲。”
而出了王帳的王孫駱回到自己的帳篷,坐下沉默了良久,拿起筆與竹簡開始書寫。
從王孫駱所寫的內容來看,分明就是在交代遺言。
將後事交代完畢的王孫駱,招來親信送回國內,之前交代出行事宜也被辦妥,出營向濟水行進,渡河來到北岸,沒有走多遠迎面來了一支晉軍。
“吾乃吳國使節,何人敢於無禮。”王孫駱確認了一件事情,晉軍也在濟水邊上廣佈斥候。
前來的晉軍數量並不多,充其量也就二個“兩”的規模,合計一百五十人。
他們當然看到了王孫駱高舉的旌節,辨識出使節的身份。
那就什麼都不用說了,直接將這一支吳國使節隊伍帶回營地,之後就與他們無關了。
大約兩刻鐘之後,王孫駱出現在了韓不信、智申和智宵面前。
王孫駱沒有行禮,只是身軀向前傾了傾,說道:“代寡君致意晉侯,三位晉卿。”
當前,王孫駱等同於吳君夫差,講道理還真不用向晉國的三位卿大夫行禮。
韓不信指了指左側的首座,說道:“貴使且駐腳。”
啊?不是應該替晉君午問候吳君夫差嗎?步驟被省略了。
王孫駱站在原地,皺眉說道:“晉失其‘伯’,非無緣由。”
晉國失去霸主地位果然有原因,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