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霸主的傲氣呢?(第1/2 頁)
“可否長佔‘陶丘’之地?”韓不信藉著海拔高度俯望大地,拎得清當地的戰略價值。
智宵直白說道:“若是佔據‘陶丘’之地,宋國難與我(晉國)干休。”
這麼說吧,在割據的階段,誰掌握了“陶丘”也就等於拿捏住了戰略要地,想北上不用再一寸寸地啃過去,想南下則是可以達到一瀉千里的效果。
原因就是附近能夠借地利固守的地方不多,其餘地方不說一馬平川,還真的就沒有天然的地理優勢構築防線。
宋國冒險吞併曹國,一來是找到擴張的機會,再來就是看中當地的戰略價值,不把宋國打得極疼,宋國不會輕易鬆手。
晉國現在面臨的問題有許多,外有吳國牽頭挑戰霸權,內有智氏、魏氏和韓氏想要玩分家。
可能有人不理解,認為既然智氏、魏氏和韓氏都想要瓜分了晉國,為什麼還要費命、費神又費力保住霸主地位。
恰恰就是智氏、魏氏和韓氏要瓜分掉晉國,更應該將霸主地位給保住。
首先是智氏、魏氏和韓氏要上交一個歷史答卷,晉國當霸主的時候玩化家為國,沒有對不起為晉國成為霸主而奮鬥的祖宗。在擁有祖宗崇拜情結的諸夏,這個顯得無比重要!
再來是,瓜分霸主國才有所謂的政治遺產,破敗的國家有東西剩下,也只會是負面的包袱。
這麼說吧?幾夥勢力將霸主國給瓜分掉,由於遭到瓜分的國家本身存在霸主地位,分裂出去的國家也就分別繼承了屬於霸主國的地位,可能威勢方面會有所下降,作為新成立國家的起點卻是很高了。
那麼,新成立的國家因為繼承了霸主國的地位,他們因為起點極高的關係,建國初始階段就避免了很多挑戰。
例如,有些本來就存在的國家,他們想趁著難得的機會滅掉新建立的國家,或是進行程度不一的敲詐。
後世有一個名詞專門來形容這種情況,稱為:立國之戰。
說白了無非就是,國家的成立只是第一步,能不能存在下去還要歷經一劫,打得怎麼樣直接就決定新生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打贏要麼不存在什麼國際地位,或是就乾脆土崩瓦解。
能夠繼承霸主國政治遺產的智氏、魏氏和韓氏,他們不用歷經那麼一劫,化家為國的一瞬間就自動享有他國奮鬥了很久才有的地位,乃至於國家成立的那一刻就被承認為強國。
看韓不信與智宵的對話,晉軍只是想用佔領“陶丘”先逼一逼宋國,再利用宋國去逼迫吳國。
這是魏駒和韓庚統率大軍入侵鄭國,吳君夫差沒有率軍救援,衍生出來的一場軍事行動。
按照智宵事先所說,無論戰事的結果是什麼,他們哪怕能夠長久控制“陶丘”也應該歸還給宋國。
如果智宵不講清楚理由,儘管能夠強勢推行下去,想來無論魏氏或韓氏都不服,埋下一顆隨時能引爆的雷。
智宵講了不少話,綜合起來就是:你們也不想日後與宋國成為死敵吧?
智氏、魏氏、韓氏不打算瓜分晉國,自然無所謂跟宋國會不會成為死敵。
問題就在三個家族會瓜分掉晉國,韓氏和魏氏認可了將“陶丘”歸還宋國的意見。
當然了,要是宋國更加強大一些,智宵一點都不想佔領“陶丘”之後再歸還,相反會利用“陶丘”弄得宋國成為魏氏和韓氏的死敵。
要命的是“陶丘”一旦不在宋國掌控之下,無險可守的宋國面對魏氏或韓氏,無論魏氏或是韓氏都有可能破了宋國的國門,再嘗試將宋國給滅掉。
所以,智宵在沒有化家為國之前就已經在玩平衡術了。
一夥人特地登高望遠,不是他們有這個閒情雅緻。
“敵軍何時可抵?”韓不信問道。
智宵沒有回答,目光轉向了彌子瑕身上。
彌子瑕被智宵一注視,領會自己當前的角色,彙報道:“若無意外,今日……”,話說到一半,遠處的地平線出現了一道黑影。
這一道黑影就是開拔而來的聯軍部隊。
韓不信當然看到了出現的聯軍,對智宵問道:“下山?”
智宵點了點頭。
開戰之後,身為全軍的統帥,哪怕再有把握都不要待在山上。
站在太顯眼的位置就是個靶子,一定會吸引敵軍泛出擒賊先擒王的念頭,即便是想設下陷阱,不到萬不得已的話,哪國會拿自家的統帥去當誘餌?
智宵讓韓不信先下山,自己則是留了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