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漢宵(第1/2 頁)
在魏氏立國之後,諸夏的諸侯國來到了二十五個,只不過大多數就是湊數的諸侯國,如薛國、滕國、郯國這一些,能夠稱得上大國的極少。
當前,有資格被稱為大國的諸侯國不超過六個,大概就是楚國、吳國、魏國、宋國、鄭國和魯國?
等智氏和韓氏也分別立國,當世大國就要再加上兩個家族所建立的國家了。
而在智宵所認可的諸夏大地上,存在的國家數量可不止二十五個,算上三夷、百濮之類的異邦,林林總總加起來勢力的數量超過五十個。
韓氏在魏氏立國之後的次月也立國了。
智宵一樣進行了見證,同樣是內心裡毫無波瀾。
不出意外的話,下一個月就輪到智氏立國。
在智氏正式立國之前,智宵先與家族內部的核心族人開了多次會議,決定將秦地更名為漢地。
智宵其實也沒有多麼艱難就說服了族人,只談一個“雲漢”的涵義,再道出自己的一部分野心,族人立刻就狂熱的贊同了。
什麼野心?自然是成為下一個治理天下的家族。
智宵沒有對族人講什麼大一統,暫時沒有那個必要,話說多了再洩露出去,沒有真正實施行動就要落得個眾矢之的的下場。
因為秦地更名為漢地,智宵也順勢將家族的氏改成了“漢”。
這個操作奇怪嗎?講天大的實話,非但不顯得奇怪,相反屬於再恰當不過的做法了。
看一看現如今倖存的諸侯國,排除掉一些特殊原因才不以國號為“氏”的公室,絕大多數諸侯國的公族就是以國號為“氏”。
至於現代總是稱呼春秋時代某國的國君為姬某某之類?那是按照現代的習慣,以“姓”稱呼。春秋戰國卻不是那樣,例如商鞅本來叫衛鞅,衛鞅就是衛國的公族,他的字首“衛”就是“氏”了。
智宵將智氏改為漢氏,正式宣告天下之後,以後的人就會用“漢宵”來稱呼了。
連帶的,智氏的族人也將改掉字首。
當然,有些人想繼續用“智”來作為字首也行,只不過估計沒有人會這樣選。
“雲漢”本是一個極好的詞,涵義無比的美好。
在智宵學習過的知識中,漢宵的涵義也是極好。
不過,講實話,智本身就挺好,奈何原版歷史上的智氏承載不了?
由於都挺好,再加上智宵……以後該稱呼漢宵了。
總之,漢宵的提議沒有產生任何的波折,非常順利就得到了透過。
在他們內部看來,改“氏”其實也是在與過去進行切割,展望一個值得追求的未來。
魏氏和韓氏在得到通知之後,面對漢君宵將秦地更名為漢地,家族的“氏”也改成了漢,發愣了很久之後回過神來,不得不承認還是漢君宵的魄力更大。
秦地改為漢地,過上一兩代的人,除非是專門學史,要不然誰還會記得漢地曾經有一個秦國。
另一條,智氏改為了漢氏,智氏作為晉國卿位家族期間乾的事情,與立國之後的漢氏有什麼關係?
因為改“氏”順利的關係,再來便是秦地更名為漢地,國號自然無疑問就是漢了。
漢氏的立國跟魏氏、韓氏沒有多大的區別,列國的一國之君或親來,也能是派來使節觀禮,再加上週天子的代表,禮節沒有半點缺失。
與魏氏、韓氏立國期間還會發生一些糟心事相比,漢氏的立國由於堵上了發現的漏洞,比如將楚國和吳國雙方下榻之所安排間隔得遠一些,其他有矛盾的勢力也是這般安排,再安排人時刻看著,自然也就少了爆發衝突的可能性,避免好好的日子還要被添堵。
在漢君宵換上全套冕服,手持諸侯印璽、符牌,腰懸諸侯之劍,接受來使嘉賓的恭賀,同樣心裡非常平靜。
隨後,成為一國之君的漢君宵變得比之前更加忙碌,每天都有接見不完的一國之君或是使節。
“漢侯可助我滅齊?”原君亮見到漢君宵先一陣雜七雜八的閒聊,覺得時機合適了再講正題。
這個原亮本來叫中行亮,以“原”為國號,自然也改稱了。
說起來,原寅(中行寅)有夠不幸,成為一國之君不到七個月就薨逝,當時智氏這邊前往悼念的人是輔果。
原國成立不足一年,原君亮成為第二任國君。
相比之前中行寅的求穩,繼位後的原君亮表現出極為銳意進取的一面,繼續交好範國的同時,加強了對齊國的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