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587章 真的會尷尬

第587章 真的會尷尬(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隋末,系統降臨人在古代,隨身有座現代都市史上最強駙馬爺從門吏開始光宗耀祖皇帝女兒身,開局欺君犯上重生悍卒:開局官府發媳婦皇后的貼身侍衛嫌我功高震主,我黃袍加身你哭啥?一覺醒來我在龍椅上了四合院:跟大孝子斷親,娶婁曉娥三國:被義父背刺,我反手篡位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寒門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遙官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

智氏能夠用來當作國號的有哪些?首先“原”、“旬”、“智”都是其中之一的選項,然而無論哪一個智宵都不是那麼鐘意。

不要忘記一點,智宵是一名穿越者,哪怕前前後後在春秋時代生活了將近一百年,某些事情真不是那麼容易忘記。

所以,對智宵來說的話,無論是“原”、“旬”或“智”都並非理想中的國號。原因是在他看來都太陌生了。

因為智氏是在晉國發展起來的關係,很久以前晉國叫唐國,只是歷經一代人就被更改了國號。以區域性質來論,任何在晉地崛起的家族,他們都能夠用“唐”來當國號,前提是晉國已經滅亡。

恰恰是晉國仍然健在,智宵不能使用“唐”來當國號。

其實,哪怕是晉國最終滅亡,智氏仍然不適合拿“唐”當國號,原因是智氏並非晉國公族,再來就是距離晉國滅亡的相隔時間太短了。

那樣的話,智宵還有什麼國號能用來選擇?

第一種做法就是讓秦君禪讓,以這種方式讓智氏可以使用“秦”來作為國號。

智宵對於用“秦”來當國號有點想法,一次試探家族核心成員,得到的答案是:周天子已經賜爵,智氏沒有必要用“秦”作國號,簡單就是因為“秦”這個國號配不上智氏。

竟然是那樣?!

講道理,後世的人因為秦國最終完成橫掃八荒六合的關係,見識到了秦國的最強姿態,下意識認為“秦”作為封號會不錯;對於春秋時代的人們而言,秦國則一直都是一個蠻荒且愚昧的國家,哪怕秦穆公短暫崛起,實際上秦穆公時代的秦國也就那樣,大概就是一個二流強國而已,著實是在眾多強橫的諸侯國之中算不上什麼。

對於智氏的人來講,還有第二個因素。智氏是從周天子處獲得賜爵,本身立國就帶有合法性,法統上面不存在任何缺失,再用“秦”來當國號就會顯得極其不倫不類了。

智氏內部呼聲最大的是“智”這個國號,其次才是“旬”來作國號。

如果智宵沒有提出另外的國號,再說服族人,智氏的國號一定是從“智”或“旬”來產生了。

這裡的問題在於智宵不想用“智”或“旬”來當國號,選定的其實是“漢”。

不得不說的是,選擇用“漢”當國號的政權極多,數量多達十五個!

智宵已經將“漢”當作國號的理由想明白,不是爵位,也不是地域。

《詩經.大雅.棫樸》有云,曰:倬彼雲漢,為章於天。

這首《詩經.大雅.棫樸》是《大雅》的第四篇,與前三篇一樣都是讚美周王的作品。

《詩經.大雅.雲漢》有云,曰:倬彼雲漢,昭回於天。

當然了,這首《詩經.大雅.雲漢》的內容不怎麼好,單單摘出“倬彼雲漢,昭回於天”這一句則是極美。

如果國號與《詩經.大雅.雲漢》扯上關係,其實也能用作來當成一種警示,解讀為自我鞭策。

所謂的“雲漢”其實就是銀河,用到“雲漢”這個詞來作詩,一般通篇都比較宏大。

只不過,歷史上選擇用“漢”來當國號,那麼選的人其實就是對西漢和東漢進行牽強附會,許多胡虜為了獲取治下認同感也用“漢”來當國號,例如五胡亂華中的“成漢”。

至於劉淵用“漢”當國號,哪怕劉淵是匈奴人,其實能夠講的過去,根由在於劉淵有劉氏的血統。

因為太多胡虜勢力使用“漢”為國號的關係,直接讓“漢”這個封號的品級往下直降,到隋唐時期都比不上秦、晉、楚,與齊、趙、燕、魏等封號排在了第二檔次。

在智宵的時代,乃至於更早之前,並未有過“漢”的封號,甚至連漢國都沒有出現過。

第一個採用“漢”的政權出現在秦末,還是項羽對劉邦的一種埋汰,給分封到了流放罪人的巴蜀,經過張良的遊說加上一個“漢中郡”,才獲封“漢中王”這個王號。

其實,哪怕到了現代之後,“漢”作為國號已經爛大街,許許多多穿越者還是會使用“漢”來當作國號,原因是西漢和東漢並不拉垮,再來是“明犯強漢,雖遠必誅”這句太提神了。

“如此說來,二位以‘氏’為號?”智宵沒有任何驚訝,甚至可以說是意料之中。

魏駒訝異說道:“中行氏已作‘範’,智氏選‘旬’為號?”

他們兩家屬於沒得選,只能選擇用“氏”來當國號。

之所以是“氏”作為國號,原因是“魏”地和

目錄
大秦:公子長青的逆天之路大漢諜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