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這就是智宵的優勢了(第1/2 頁)
在任卿大夫除了趙毋恤之外,其餘的卿大夫都已經在“新田”了。
因為局勢所迫的關係,幾位卿大夫不是聚在一起商議,便是兩位或以上頻繁見面,談起的話題每次都是怎麼應對吳國鬧出來的大動靜。
今天,智宵有新的話題需要談起。
這個話題當然跟吳國有關。
智氏在許多國家設有情報站點,有些國家設立情報站的時間已經多達七八年。
智宵不是有親自去過一趟吳國嗎?那一次南下真不是為了尋找西施,找美人只是順帶,或者說當作一個理由,真正的用意是去吸引吳國君臣的注意力,便於智氏暗中在吳國和越國的一些行動。
智氏在各個諸侯國的情報站點分為兩種,一種是公開的商業,另一種是平時不聯絡的隱秘情報站。
因為時代限制的關係,進行情報收集的難度奇高,首先是沒有一點名望的人,作為異國來客接觸不到列國貴族;再來是跟腳不夠高的人,得不到列國貴族的接納,
那麼,無法接觸到列國貴族,自然也就不存在收買或抓住痛腳威逼。想要收集情報,只能從坊間聽聞,再來就是注意那個國家或國中大貴族有沒有什麼動作,從一些細微來整合資訊,猜測出大概的情報。
其實,春秋時代的限制到了戰國仍舊存在,真不是誰想接觸貴族就能夠接觸到,只不過到了戰國變成有錢能使鬼推磨罷了。
想在春秋時期收買貴族?那就要請問:恁能給多大的土地?
說白了就是,在春秋時代能收買貴族只有一個手段:給地!
“吳國或將生亂。”智宵一句話,惹得魏駒、韓庚瞪大了眼睛。
魏駒急聲道:“速講!”
其實也不是什麼秘密。
吳國在一國之君公開發表要挑戰晉國霸權的宣言後,國內大致上分成了兩個派別,一個是平南派,另一個是向北派。
所謂的平南派就是,力主先徹底滅掉包括越國在內的幾個南方國家,掃平了背後的威脅,沒有了後顧之憂,再集中力量北上。
而向北派有自己的觀點,認為吳國根本沒有可能滅掉楚國,屁股後面的越國對吳國構不成威脅,恰好晉國內鬥得厲害,想要趕緊北上將晉國掀翻,再借掀翻晉國的威望整合中原諸侯的力量,帶上一眾小弟反過來徹底將楚國滅掉。
所以,吳國雖然分成了兩個派別,他們卻是不反對挑戰晉國的霸權,只是在先南還是先北上出現分歧。
智宵認為魏氏和韓氏應該知道吳國內部有兩個派別,一問也得到肯定的答案,魏氏和韓氏當然知道。
“主張先南者,為首乃是伍員;主張當即北上者,為首乃是伯噽。”智宵不太清楚魏氏和韓氏對這個了不瞭解。
魏駒和韓庚不管了不瞭解,反正點頭讓智宵接著往下說。
那位伯噽是一個在朝堂上躥起速度非常快的人,只是花了不到五年的時間,從一個邊緣小角色變成了吳國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伯噽的先祖是晉國郤氏一員,後來郤氏爆發內亂,伯噽的先祖逃亡到楚國。逃到楚國的伯氏後來又混不下去,選擇出逃到吳國。
算起來,伯噽幾乎是空著手到吳國,源於出身的關係獲得吳僚的收留,但是吳僚只是收留伯噽而已,連塊地皮都沒有賜予。
伯噽的生活改善是在闔閭當政時代,獲得了大夫的爵位,只是吳國的國情跟許多國家都不一樣。
吳國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他們從壽夢那一代開始,不輕易賞賜貴族封地和人口,玩的是高度集權的制度。
所以,獲得大夫爵的伯噽依舊沒有屬於名下的封地,府宅以及僕人都是屬於國君。
到夫差當政之後,伯噽依靠說話好聽又做人圓滑,成功搭上夫差的線,沒有多久就成為得勢的寵臣了。
看伯噽在吳國的發跡,其實就是大一統王朝抱上皇帝的大腿,哪怕沒有建立什麼軍功或政績,只要皇帝喜歡就能飛黃騰達。類似的情況在其他國家壓根就不可能發生,要麼是晉國模式的看血統與軍功,不然就是如楚國等國一般有好血統便可。
智宵之所以特別提到伯噽這個人,不是伯噽的跟腳在晉國,主要是伯噽跟伍員鬥得很兇,幾近到了“有你沒我”的地步。
因為伯噽是依靠吳君夫差的寵信才得勢,肯定會讓伍員多想,例如吳君夫差是不是刻意在打壓,乃至於吳君夫差想要自己死。
從伍員由楚國逃亡,再率吳軍殺回楚國都城的事蹟來看,本人的性格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