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匆匆四載(第2/3 頁)
個成語出自《詩經.鄭風.羔裘》;[釋義] 孔:很,甚。武:勇猛。形容很威武且很有力量。那個“羔裘”是諸侯或卿穿的朝服。
智宵自己從戰車下來。
當今乘坐戰車是主流,相反騎馬會被視為落魄,智宵遠不到玩特立獨行的時候。
有一個專門的詞來形容騎馬為什麼顯得落魄,它稱“單騎走馬”。意思就是連戰車都購置不起,或是戰敗逃跑才會丟棄戰車騎乘戰馬,顯得狼狽極了。
一乘戰車的車組有三人,負責駕馭戰車的御者,站在御者右邊的武士稱為車右,站在御者左邊的武士稱車左,御者同時也是戰車的主將。
如果是貴族的戰車,會變成四名成員,御者一般在左邊,貴族在中間;車右不再擔負攻擊,專門扛著一面盾牌為其餘三人進行掩護;也能是貴族頂替車左的位置。
帶兵外出繼續圍捕野人的程集,回到“曲梁”得知智宵要帶人前往“濮陽”,馬上前來找到智宵了。
“宰,趙氏出兵二‘師’攻衛,今時前往衛國或有不妥。”程集直言說道。
智宵笑著說道:“此時前往正當其時。”
智氏絕對會跟趙氏爆發衝突,正好可以看一看趙氏軍隊的戰鬥力嘛。
春秋晚期竟然有“師”這個軍事建制?當然有了!
周朝的軍隊制度分別是“軍”、“師”、“旅”、“卒”、“兩”、“伍”。
以周禮編制:
由5人組成,長官叫“伍長”,下士爵位。
每“兩”有5個“伍”組成,計25人,長官為“兩司馬”,中士爵位。
每“卒”有4個“兩”組成,計100人,長官為“卒長”,上士爵位。
每“旅”有5個“卒”組成,20車,計500人,長官為“旅帥”,下大夫爵位。
每“師”有5個“旅”組成,100車,計2500人,長官為“帥”,中大夫爵位。
每“軍”有5個“師”組成,500車,計人,長官為“將”,卿爵位。
晉國這邊因為一個叫欒書的人執政期間進行改革,沒有戰車組的“伍”編制不變,到了有戰車組的“兩”則是一乘戰車包含車組成員在內變成75人,一個“軍”變得有其他諸侯國的三個“軍”之多,也就是變成人了。
這樣的話能理解晉國怎麼能夠長期稱霸,為什麼是“一部春秋史,半部晉國書”了吧?
其他諸侯也能擴編戰鬥人員編制,為什麼不學晉國?因為他們的國力不如晉國,國力差距不大的國家想學會被晉國以武力教做人;長期與晉國交戰的楚國則是有自己的制度,以楚國的驕傲不屑去學晉國。
智宵一番準備,決定帶上五十名年紀在十三四歲的伴隨,以及三百名的武士。
自然還會有其餘的隨行人員,要不然餵馬、搭建帳篷、做飯等生活起居的事情誰來幹?
在智宵出行的那一天,整支隊伍的人數達到了七百餘!
這樣的出行人數雖然誇張,與列國之君或卿的出行隊伍一比,其實真不算太多。
他們一路向南,出智氏封地走“壺口”進入到邯鄲氏的地盤。
這個邯鄲氏是趙氏的小宗,智宵卻知道趙鞅在謀算邯鄲趙,不久之後還會付之行動,幹出以大宗滅小宗的事情。
“趙氏私啟國戰,實未將我家放在眼中!”程朔是程集的父親,得知智宵要遠行,特地在‘潞氏’等待,隨同智宵出行。
趙氏有小宗,智氏雖然是荀氏的小宗,其實跟自己獨立了差不多。
所以,智氏一樣有自己的小宗,他們是作為荀氏小宗卻一度因為涉及弒君遭到除名的程氏以及一度自行消亡的輔氏。
程朔是程氏的當代之主,他特地前來追隨智宵,可以視作將賭注放在了智宵身上。
目前晉國的“正卿”是智氏的智躒。
晉國的“正卿”就是執政,同時兼任“中軍將”一職,等於軍政兩手抓。
因為晉國是一個軍果主義國家的關係,誰是軍隊的元帥就擁有最大的話語權,同時是執政和元帥的人也被稱為“元戎”。
歷代的元戎算下來,以智躒當得最為憋屈,關於這一點能從趙鞅敢私自開啟戰端就能得到證明。
智宵站在一個小山頭看著行軍之中的趙氏所部,呢喃道:“有機會改變的。”
他們並沒有避開趙氏所部,想避其實也沒得避,能過大河(黃河)的河段就那幾個,想避開要繞非常遠的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