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深夜奇襲(下)(第1/2 頁)
只要有去過野外的人都會清楚一點,夜間的蟲鳴聲響亮又豐富。
現代還是各種生態被破壞的環境,曠野的夜色中不缺蟲鳴,在這個生態幾乎原始未動的春秋時代,動物與昆蟲的數量遠超現代。
軍營中不允許大聲喧譁,哪怕有人交談也會壓低聲音,到了夜幕降臨之後,尤其是過了午夜,蟲鳴聲之大超乎想象,並且因為是在山區之內的關係,時常會有山上的動物發出叫聲。
因為各種雜聲夠多夠響亮的關係,仲由等人並不用刻意放輕腳步聲,盡力避開光線的前提下,不發出太大的異響,很難被守軍發現。
到了戰時,每一座軍營必定會加強守備,只是沒有夜盲症的人屬於少數。
為什麼會有夜盲症?說白了就是維生素A攝取太少的關係。
當前的人很少能夠吃到葷腥,豬肝、雞肝、牛肝、羊肝等動物的內臟其實不怎麼吃,海鮮什麼的內陸就更別想吃到,倒是雞蛋、鴨蛋之類或許能夠吃到一些,只是數量絕沒可能太多。
瓜果蔬菜也能補充維生素A,問題是很多能夠補充維生素A的瓜果和蔬菜目前還沒有傳到諸夏區域。
負責值崗的守軍,他們所能觀察到的範圍一定是周邊有篝火或是火盆,離火光遠離些的陰暗處壓根就無法視物。
“城門周邊守衛約有二‘兩’之數。”
一個“兩”就是二十五名士兵,兩個“兩”就是五十名士兵。
因為城門周邊火盆較多的關係,躲在暗處的仲由等人能夠很清楚地看到一部分守軍站在地面的城門左右兩側,另一部分在城牆上面值崗。
守軍的數量不多,可是負責搶奪城門的仲由能用的人手太少,無法像解決把守小徑的敵軍那般,一人或多人針對一名敵軍進行射殺。
仲由等人進入山谷應過去半刻鐘以上的時間,隨時都有暴露的危險,肯定無法等到城門守衛換崗再下手。
“準備動手!”仲由說完等待了三個呼吸的時間,拿起用繩子綁在脖子上的‘壎’吹響了。
這種“壎”其實就是一種吹奏樂器,能夠用陶土燒製而成,也有木、骨或石制,多為上小下大的雞蛋形,聲音聽上去很空靈。
仲由是在發出訊號,吹響壎會顯得尖銳一些。
在壎被吹響的瞬間,跟隨奪取城門的二十四名智氏士兵當即射箭,一輪射殺了第一輪射殺了站在城門左右兩側的十六人,第二輪射殺了城牆上的七個人。
準度不同是因為一開始有足夠的時間瞄準,再來就是從下往上射箭更難把握住準度。
他們只是射了兩輪,隨後立刻展開了衝鋒。
在他們射箭的同時,山谷裡面其它位置聽到壎聲的智氏士兵也開始了自己的破壞行動。
分散在各處的智氏士兵,他們有的早就找好了要破壞的位置,有的則是處在運動狀態,不管是在哪裡聽到壎響聲,第一時間解下腰間的壇罐潑灑火油,再使用打火石點燃。
作為事先有足夠心理準備的智氏士兵,他們首先展開破壞行動等於搶佔先機。
守軍在聽到壎聲之後覺得奇怪,極可能在發現某處著火之後,還以為是不小心失火,直至聽到示警聲或是慘叫聲才明白有人偷襲。
關隘主將王勝在睡夢中被吵醒,聽人彙報才知道遇襲,得知山谷內好多地方著火,臉色一下子變了。
“速速向城門增派援軍!”王勝才剛睡下不久,睡眠不足又被突然吵醒,腦子其實有點懵,還是第一時間發出了正確的指令。
用冷水洗了一把臉之後,王勝的思維可算是恢復正常,詢問自己的佐官在哪,得知已經率隊趕往城門處,才過問山谷內的著火情況。
其實不用多問,只要出門一看就能大致從火光的分佈看得明白。
各處的火勢或許不是太大,要命的是太多地方著火,不管不顧肯定會讓火勢蔓延,以現在建築物的選材,到時候一定會讓整個山谷瀰漫大火。
春秋戰國時代的建築物使用的木頭以及麥稈、雜草極多,一旦沒有及時撲滅火勢,真的會很快整座房屋燃燒起來。這種建築物燒得很快,因為不像現代家中會擁有很多塑膠製品或有太多布結構的物體,火勢自行熄滅的速度也會足夠快。
王勝原本以為自己聽錯,側耳傾聽之下臉色變得發白。
遠處在傳來戰鼓敲動的聲響,因為晉軍的鼓號都一樣,王勝怎麼可能聽不出那是號令大軍衝鋒的鼓點節奏?
其實,換作是其他諸侯國的軍隊,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