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徹底失望了(第1/2 頁)
智申顯然太過於天真,以為依靠聯姻就能夠讓趙鞅手下留情。
將自身的安全寄望於他人能夠手下留情?這是多麼愚不可及的想法啊!
聯姻要是靠譜的話,趙氏和範氏、中行氏這一次至於打成那樣嗎?更久的之前,幾個卿位家族誰不是親戚,一樣遇到利益糾葛會打生打死。
事實也就證明了一件真理,關乎到利益沒有交情可言,唯有相同的利益才能讓合作有更多的保障。
智宵講了不少話,包括趙氏目前迫切想完成什麼,其餘家族又到底帶著什麼目標,然後才問道:“若趙氏必亡範氏、中行氏,我家應當如何?”
關於範氏和中行氏,趙鞅已經在公開場合多次表達滅掉的決心,只不過趙氏目前沒有那個實力,希望其餘家族能夠鼎力支援。
趙鞅為了滅掉範氏和中行氏,甚至提出了寸土不得的條件,也就是邯鄲氏重歸趙氏,範氏、中行氏等家族則讓智氏、魏氏、韓氏等家族進行瓜分。
邯鄲氏也是叛逆之一,今次的內戰爆發跟邯鄲氏脫不開直接關係,結果趙鞅要讓邯鄲氏重新成為趙氏的一份子,用心簡直就是昭然若揭。
說白了就是晉國曆經這一次內戰之後,什麼都被搬上了檯面,以後誰都別提交情,想合作就講實在的利益,付出什麼又能得到什麼,進行明碼標價,能合作就合作,不能合作成為對手也不算背信棄義。
用孔丘的話來說,晉國這邊徹底禮崩樂壞了。
趙鞅都做得那麼明顯,結果智申還寄望於人情。
就問問吧,智申到底是眼睛瞎了,還是心瞎了?
智宵有另一個疑問,智申看不出那些情有可原,怎麼智躒就任由智申胡來呢?
進一步思考下去,智宵很快就想到了一個關鍵,心想:“祖父這是想用智申的愚蠢表現進行藏拙,避免智氏鋒芒太過,減少趙鞅以及其他家主對智氏的忌憚。”
想明白這一層,智宵內心的火慢慢熄滅了。
有些人就是那樣,別盼著能夠幡然醒悟,只能儘量去在各種壞事中避免損失,乃至於挽回損失,再替他擦屁股,較真只會把自己氣死。
“我已與中軍佐商定聯姻之事……”智申應該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並且知道無可改變,臉色有些訕訕然。
既然婚事都已經確定下來,改當然是沒得改。
想要反悔?且不提智申會丟人,智氏的信譽也將受損。
智申會不會丟人是次要,損壞了智氏的信譽才是關鍵!
至於反悔之後趙氏與智氏為敵?以趙氏當前的狀況,他們再惱怒也不敢怎麼樣,只會在暗地裡一再算計智氏。
只不過,以為聯姻之後趙氏不會算計智氏嗎?不可能的。
智躒沒有因為婚事有變而對智宵有太大的虧欠心理,一切只因為女人什麼的,沒有感情之前,門當戶對之下娶誰不是娶。
關於智宵的人生軌跡,智躒能夠很確認沒有去過秦國,同時沒有跟趙氏的女眷發生過接觸,那麼就等於沒有感情。
“此事便如此罷。”智躒越加感到疲憊,示意智申該幹嘛去幹嘛,讓智宵留下。
正感到羞愧和尷尬的智申早就不想留著,行禮之後逃也似地走了。
“你父無以支撐家族。”智躒說道。
智宵選擇沉默應對。
畢竟是長輩,明知道是怎麼樣,有輩份更高的人做評價,小輩還能添柴加火嗎?反正都明白怎麼回事就好了。
智躒沉聲問道:“除卻‘潞氏’、‘汾中’,宵以為仍需掌何地?”
那個“汾中”就是“中都”、“鄔”、“隨”、“彘”“陰”、“垂棘”等地的總稱。
趙氏也將“晉陽”等城池周邊泛稱“汾上”,也就是用河系來定義區域位置。
智宵知道這是智躒明白智申的不可靠,怕自己亡故之後,智申會在繼承人的選擇上搞出什麼么蛾子,明確想要加強智宵手裡的力量。
短短時間之內,智宵在腦海中過了一遍,需要將各地有什麼物產以及人口一一排序,再考慮周邊有誰當鄰居。
“再添‘鄋瞞’與‘鐸辰’便可。”智宵說道。
那個“鄋瞞”就是“壺口”、“黎2”的泛稱,而“鐸辰”的轄區包含了“黎1”、“純留”、“長子”與“孟門”。
有“12”的原因是,當前很多地名重複,需要數字進行區分。
智宵再獲得“鄋瞞”與“鐸辰”的話,將“潞氏”與“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