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贈予重寶(第1/2 頁)
蒯聵敢得罪智宵嗎?或許敢,可是腦子不昏就能明白沒必要。
再則說了,蒯聵是身負政治任務過來,有孔丘等人在旁不好施展,前幾天才會帶人四處狩獵,一聽孔丘以及弟子要離去立刻重新出現了。
衛國正在面臨趙氏的入侵,身為衛國儲君的蒯聵卻是覺得有旁人礙眼不好說事,選擇帶人四處狩獵?應該說到底是想太多,還是沒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呢。
“世孫。”孔丘特地過來見智宵一面,看上去有著極大的感激。
活著的至聖先師呀!能得到他的感激,有多少人會羨慕?
孔丘行禮,真誠實意地答謝道:“多謝世孫賜丘寶物。”
蒯聵說的是賀禮,也就是“奉上”,屬於下對上的奉承阿諛;孔丘多會做人,用的是“賜”這種上對下的給予;別以為只是在玩文字遊戲,諸夏講究的就是 一個名正言順以及師出有名,不同說法會有不同的定位與後果。
智宵笑著說道:“師孔喜歡便是極好。”
其實也不是什麼寶玉、古董銅器之類,只是一些裁好了的紙張,以及幾塊硯臺和墨錠、毛筆。
智宵在“曲梁”努力了四年,由於“早就”累積了經驗的關係,僅是花費八年就將成品的紙張“發明創造”了出來,其餘用於書寫紙張的配套東西,硯臺需要特別尋找,墨錠和毛筆卻是要加工製作。
竟然連筆都要重新做?沒有經過改良的毛筆或是跟後世的毛筆在外形上沒有太大區別,可是它們大多是用於在竹簡寫字,毫的品質不太講究的。
用於在紙張書寫的毛筆不一樣,太硬容易把紙張捅破,太軟寫起來不容易掌握,並且字型會顯得柔弱無骨。
智宵在製作毛筆上選擇鼠須來當材料,為了材料的可持續供應,乃至於都在人工養殖老鼠了。
作為一個喜歡投身於教育事業的人,孔丘親自試了紙張以及新式筆之後,哪能不明白這兩種新物的出現意味著什麼?
所以,孔丘在感謝之後,舔著臉說道:“不知此物從何處購?丘日後可購否?”
面對提問,智宵選擇笑而不語。
在當前做生意只是順帶,再有錢也不比強權,其中最為實在的是掌握武力,再擁有解釋“禮”、“仁”、“德”的權力。
擁有“禮”的解釋權,誰想幹什麼都能橫加干涉。
一旦有“仁”的名聲,誰都會需要點面子,並且不敢加害。
有“德”就更加不得了,可以成為無冕之王,想搞臭誰就搞臭誰。
武力從哪裡來?從擁有封地而來,再擁有數量足夠的封臣。晉國卿位家族之所以強大,無非就是因為封地多,封臣多和屬民多,再加上晉國的尚武之風濃厚罷了。
站在孔丘身後的眾多弟子用崇敬或是好奇的目光打量著智宵,崇敬是聽孔丘講了紙張的重要性,好奇則是出於對智氏的好奇。
身為東道主的孔悝出現,意味著送別馬上就要開始。
智宵一樣是客人,並且因為身份特殊的關係,哪怕孔丘要回去魯國當司寇,還是不夠資格讓智宵出城相送。
同理,衛國的儲君蒯聵也不會做出城相送的行為。
其實,即便智宵要送孔丘,知道身份差距的情況下,孔丘也不敢讓智宵做出城相送的舉動。真要這樣的話,極可能給魯國惹下大麻煩的。
身為晉國元戎的智躒得知孔丘竟然心安理得讓智宵出城相送,該查一查孔丘是什麼人,有什麼德行能讓智氏做出那種禮遇。事情的進展很可能是智躒覺得孔丘德行不夠,隨便做點什麼都夠孔丘受的。
道理並不複雜,好比如現代的霸主國大統領知道一個小國的官員,拿自己孫子的好意視作理所當然,僅僅一個電話詢問該國的首腦,再講幾句陰陽怪氣的話,就問問這個官員會有什麼下場,有多少僕從國願意去找那個國家的麻煩。
智宵看著孔丘帶上一群人浩浩蕩蕩離去,能夠知道天下人為什麼會屢屢對孔丘側目,魯國的三桓以及一些中小型諸侯國為什麼會忌憚孔丘了。
看看那一群門徒,超過八成身上佩劍,至少五成身上披甲,他們不缺吃喝人人高大健壯,並且還人人識字,平常在一起生活與鍛鍊,誰敢說不是一支優質的軍隊?
別懷疑孔丘以及弟子到底懂不懂組軍陣,他們本身是貴族或貴族的後裔,春秋到戰國的貴族哪怕不精深也要懂軍事,要不然怎麼進行納賦會是一個問題。因此最起碼的列陣而戰,他們是一定懂的。
“如若孔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