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第1/2 頁)
公司在林墨的精心管理下,剛剛步入正軌,正準備大展拳腳,卻未曾想,一場前所未有的行業危機如暴風雨般席捲而來。
“林墨,不好了,由於全球經濟形勢的惡化,行業需求急劇萎縮,我們的訂單量一下子減少了一半以上。”銷售經理慌慌張張地跑來彙報,臉上滿是焦慮和不安。
林墨的臉色瞬間變得凝重起來,但他很快鎮定下來,說道:“立即對市場進行深入調研,分析需求下降的具體原因和趨勢,同時與現有客戶保持密切溝通,瞭解他們的狀況和計劃。”
然而,調研的結果卻令人心憂。
“林墨,這次經濟衰退影響範圍極廣,大部分客戶都削減了預算,暫停了新專案,短期內市場復甦的可能性很小。”市場調研經理沉重地說道。
林墨深知情況的嚴峻性:“那我們必須調整策略,降低成本,最佳化產品線,集中精力保住核心業務和重要客戶。”
為了降低成本,公司不得不進行裁員和削減開支。
“林墨,裁員的決定引起了員工們的恐慌和不滿,士氣低落,工作效率也受到了影響。”人力資源經理擔憂地說道。
林墨心裡也不好受,但他知道這是無奈之舉:“做好員工的安撫工作,向他們說明公司的困境和暫時的無奈,承諾一旦情況好轉,會優先召回他們。同時,加快裁員的程序,確保公司的運營能夠維持在最低成本。”
但裁員帶來的不僅僅是人員的減少,還伴隨著技術和經驗的流失。
“林墨,一些關鍵崗位的員工離開後,一些重要專案的推進受到了嚴重阻礙,技術難題無人能解。”研發主管著急地說道。
林墨立即組織內部培訓和技術分享會:“鼓勵留下來的員工互相學習,共同攻克技術難關,同時高薪聘請外部專家提供臨時支援。”
在努力維持內部運營的同時,外部的競爭壓力卻越來越大。
“林墨,競爭對手們趁著行業低谷,大打價格戰,搶奪我們的市場份額,客戶紛紛被他們的低價策略吸引過去。”銷售經理憤怒又無奈地說道。
林墨咬了咬牙:“我們不能盲目跟風降價,這樣會損害我們的利潤和品牌形象。要突出我們的產品優勢和差異化,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與客戶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然而,客戶們在這個時候更加註重價格,對增值服務並不買賬。
“林墨,客戶根本不理會我們的產品優勢,只看價格,無論我們怎麼解釋,他們還是選擇了競爭對手的低價產品。”銷售人員們垂頭喪氣。
林墨決定親自出馬,拜訪重要客戶。
“林墨,這家大客戶一直拒絕與我們見面,他們已經決定與競爭對手簽訂長期合同。”銷售經理說道。
林墨沒有放棄:“繼續聯絡,我就不信沒有機會。哪怕只有一線希望,我們也要全力以赴。”
經過無數次的嘗試和等待,終於得到了與大客戶見面的機會。
“林墨,這次見面至關重要,如果不能說服他們,我們可能會失去這個最大的客戶。”銷售經理緊張地說道。
林墨深吸一口氣,充滿自信地走進了會議室。但會議的過程並不順利,大客戶態度強硬,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充滿疑慮。
“林墨,他們對我們的未來規劃並不認可,覺得我們在這樣的危機中很難生存下去。”銷售經理在會議結束後說道。
林墨沒有灰心:“重新修改我們的方案,提供更具體、更有說服力的發展計劃和保障措施。”
就在公司全力應對客戶流失和競爭壓力的時候,供應鏈也出現了嚴重問題。
“林墨,供應商們由於自身的經營困難,紛紛要求提高價格,否則就停止供貨。”採購經理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林墨無奈之下,只能與供應商展開艱難的談判。
“林墨,供應商們根本不讓步,態度非常堅決,如果我們不同意漲價,他們馬上就斷供。”採購經理說道。
林墨決定尋找新的供應商,但在這個行業寒冬,新供應商也十分難找。
“林墨,找了很多家,要麼價格更高,要麼質量無法保證,要麼供應能力不足。”採購經理說道。
林墨陷入了沉思:“那我們能不能與現有的供應商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比如共同承擔風險,共享利益?”
經過多輪艱苦的談判,終於有部分供應商同意了新的合作模式,但成本的增加還是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