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第1/2 頁)
在公司深陷重重危機、舉步維艱之際,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機會,如同黑暗中的一絲曙光,出現在了林墨和他的團隊面前。
“林墨,有一家新興的科技公司主動聯絡我們,他們對我們的技術和產品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想探討合作的可能性。”業務拓展經理興奮地跑來彙報。
林墨疲憊的眼神中閃過一絲驚喜,“立刻安排會面,詳細瞭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
在與這家科技公司的初次接觸中,林墨髮現他們擁有獨特的技術和創新的商業模式,與自己公司的業務存在很大的互補性。
“林墨,他們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合作方案,共同開發一款融合雙方優勢的新產品,並共享市場資源。但這個方案需要我們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業務拓展經理說道。
林墨陷入了沉思,“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但也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召集各部門負責人開會,大家一起商討。”
會議上,眾人意見不一。
“林墨,公司目前的狀況如此艱難,再投入這麼多資源,萬一失敗,我們將萬劫不復。”財務總監擔憂地說道。
“但如果成功,這可能是我們扭轉局面的關鍵。我們不能放過這個機會。”研發主管則充滿期待。
林墨認真傾聽了大家的意見,最終拍板,“幹!但我們要做好詳細的規劃和風險控制。”
合作方案確定後,雙方緊鑼密鼓地展開工作。然而,在合作的過程中,問題接踵而至。
“林墨,雙方的技術團隊在融合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技術分歧,誰也說服不了誰,專案進度受到了很大影響。”專案負責人焦急地說道。
林墨親自參與技術討論,“大家先冷靜下來,不要固執己見。我們的目標是共同打造出優秀的產品,要取長補短,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
經過多次激烈的討論和實驗,技術團隊終於達成了共識,專案繼續推進。但新的麻煩又出現了。
“林墨,市場調研發現,我們原本預計的市場需求發生了變化,新產品可能面臨市場不認可的風險。”市場部經理說道。
林墨果斷決定,“立即調整產品定位和功能,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
這意味著要對產品設計進行重大修改,工作量巨大。
“林墨,時間緊迫,這樣的修改可能會導致產品推遲上市,我們能承受這個後果嗎?”生產經理問道。
林墨目光堅定,“質量和市場適應性是關鍵,哪怕推遲上市,也要確保產品的成功。”
在緊張的修改過程中,公司內部的員工壓力達到了。
“林墨,大家已經連續加班很久了,身心俱疲,工作效率開始下降。”人力資源經理說道。
林墨深知員工的辛苦,“安排合理的休息時間,組織一些團隊建設活動,為大家加油鼓勁。同時,設立激勵機制,獎勵在專案中有突出貢獻的員工。”
在林墨的關懷和激勵下,員工們咬緊牙關,堅持完成了產品的修改。
就在產品即將完成之際,資金問題又成為了攔路虎。
“林墨,由於前期的投入超出預算,公司的資金再次告急,無法支付後續的生產費用。”財務總監說道。
林墨四處奔走,尋求資金支援。
“林墨,很多投資機構對我們的專案持觀望態度,不願意輕易投資。”融資經理無奈地說道。
林墨沒有放棄,“繼續尋找潛在的投資者,向他們充分展示我們專案的前景和優勢。”
終於,有一家投資機構被林墨的誠意和專案的潛力所打動,決定投資。
“林墨,資金有著落了,但他們提出了一些苛刻的條件。”融資經理說道。
林墨權衡利弊後,“只要條件在可接受範圍內,答應他們。先解決眼前的資金問題。”
有了資金的支援,產品順利進入生產階段。但在生產過程中,又遇到了原材料供應短缺的問題。
“林墨,主要原材料的供應商無法按時供貨,導致生產停滯。”採購經理說道。
林墨立刻與供應商溝通,“想盡一切辦法協調,實在不行,尋找新的供應商替代。”
經過一番努力,原材料問題得到了解決,生產得以繼續。
然而,新產品在測試階段又出現了質量問題。
“林墨,部分產品在測試中出現故障,需要重新檢查和改進生產工藝。”質量控制經理說道。
林墨心急如焚,“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