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補償(第1/3 頁)
</dt>
&esp;&esp;長到叄十歲,邊察很少回憶往昔。
&esp;&esp;他的人生中總充斥著太多雜音。作為皇帝,他連休憩時間都被壓縮到極限,哪來的閒暇懷舊;而在顧雙習出現以後,他的生活又被她佔據得滿滿當當,更無空隙可供他回憶。
&esp;&esp;經她提醒,邊察方發覺,原來他畢業以後,便再也不曾回想起他的學生時代。
&esp;&esp;作為皇儲,他本不必像普通學生那樣,從小學開始接受為期十二年的義務教育,透過多年努力考取大學。皇室內部自有一套升學體系與學歷制度,歷代皇帝皆頭頂金光閃閃的學位匾額,但偏偏邊察的父親不願讓孩子們走這條路。
&esp;&esp;先皇只讓邊察在皇室度過最初的小學階段,到了初中以後,他必須自力考入初中、高中乃至大學,再往上考,便任憑他自己決定要不要繼續求取。
&esp;&esp;但先皇也警告他:你沒有太多時間。你是將要繼承皇位的儲君,人生不可能全浪費在學校裡,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你還要跟著我處理政事、學習怎樣做一個皇帝。
&esp;&esp;所以,邊察以極快的速度完成了他的學業——從初中到大學,他在十八歲以前全部結束。
&esp;&esp;到了十八歲,他正式即位、加冕為王,此後在治國理政的同時,仍不忘繼續深造,堅持修完了碩士學位與博士學位,直到今天。
&esp;&esp;學生時代於他而言,只是人生中最不起眼的一個階段,不必記憶得太清楚。在學校裡,邊察是眾星捧月、擁躉環簇的明星,同學都畏懼他、討好他,老師亦尊重他、關注他。環境與他人都是邊察的背景板,他即學校的主角,而主角無需記得配角。
&esp;&esp;所以當顧雙習問及他的學生時代時,邊察所能想到的,只有一些模糊不清的痕跡。彷彿被收納在倉庫中、不曾被好好儲存的電影膠捲,受潮損壞,只能析出曝光過度、或者陰影深重的畫面。
&esp;&esp;最後他說:“沒什麼特別的,就是普通地上課下課。非說和旁人有什麼不同之處,大概是我在十八歲以前便修完了大學課程。”
&esp;&esp;顧雙習果然道:“真不愧是您呀。”
&esp;&esp;影片彼端的她雙手託在頰側,雙眸亮閃閃地望向他,毫不吝嗇地表達誇獎和崇拜。
&esp;&esp;“但學校的教育遠不足以塑造如今的我……”邊察說,“我的成長教育可能更多體現在課程之外的訓練上。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輔助先皇處理政務。”
&esp;&esp;“沒有先皇和大臣們的教導,就不會有現在的皇帝邊察。”
&esp;&esp;見她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邊察心念一動。
&esp;&esp;他想到她方才述說的、對大學生活的嚮往,又回想起那次聚餐,邊錦和翁告書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起他們的學生時代,顧雙習聽著聽著,不自覺露出希冀的神情。
&esp;&esp;在那時,邊察就在猶豫,要不要讓她也去上學?他總想要自私地霸佔她的全部,卻也矛盾地明白,她需要除他以外的更多社交、更多生活體驗。
&esp;&esp;而且他也會開始考慮這個問題:他需要一位什麼樣的皇后?
&esp;&esp;此前他從未設想過“結婚”,更遑論“結婚物件”。是在邊察邁過叄十歲門檻後,文官們才多了些“我們需要一位皇后”的聲音。
&esp;&esp;彷彿所有人都預設,事業有成、地位頗高的叄十歲男性,身邊都需要一位合宜妻子。文官們亦操起親戚般的心,期待著皇帝早日結婚、生育皇儲,為未來作長期規劃。他們無法挑剔邊察的工作,就拿他的婚姻做文章。
&esp;&esp;邊察本不在意這些聲音,也不認為這幫文官能掀起什麼驚濤駭浪,他更喜歡按照自己的安排行事,這些安排裡總該包括“結婚”。他知道自己必定會結婚,只是時機未到、或者他還沒有這個心思。
&esp;&esp;甚至在把顧雙習接進府邸之初,邊察也沒想過他們會走到“結婚”這一步。
&esp;&esp;那時他只是把她當作工具與擋箭牌,確認這段關係必定不會長久,就像他此前擁有過的數段露水姻緣。可時至今日,邊察終於確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