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漁業發展(第2/2 頁)
」陳宮恭聲說道。
「如此便好,在水邊,尤其是海上捕魚,風險不小。安全知識和一些必要的防護措施一定要全面普及做好,確保人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
剛穿越時田澤也曾心生疑惑,為為何河邊丶海邊的百姓生活依舊極為困苦,甚至連飯都吃不飽,他們難道不能依靠捕魚來維持生計嗎?
雖然當時不解其中的道理,但田澤相信這種想法恐怕與「何不食肉糜」沒什麼本質區別。
百姓又不傻,怎麼會放著魚不吃,而去啃食草根樹皮呢。
後來在與一些漁民百姓深入交談後,田澤才逐漸明白其中的部分緣由。
一方面,一般災荒之時總會伴隨著大旱或洪澇災害,水量或水質都會受到嚴重影響,很多地方的河流都近乎乾涸,便是有魚也早被飢餓的人們捕撈吃光了。
另一方面,平時捕魚也並非想像中那麼容易。
不是隨便拿著一張網,到了河邊就能順利捕到魚,有可能忙活了半天,費了不少力氣卻收穫甚微,價效比實在太低。
這些工具也是要錢的,多數百姓想捕魚可能都沒有漁網,只能拿根叉子或者魚竿。
而若是在海上或者大江大河上捕魚,所面臨的風險也是極大,稍有不慎就得沉屍水中丶葬身魚腹。
再加上,這山川海澤可都歸少府所管轄,地方官府都不一定會同意你私自捕魚,可能還得繳納各種繁雜的稅款。
捕得的魚也無法長期儲存,賣出去也少有人願意收購,價格還極其低廉。
沒有去腥的調味料,魚吃起來腥味過重,而且魚刺繁多,缺少油水,飽腹感又不強,普通百姓並不喜歡,寧願選擇吃野菜也不願吃魚。
多種因素相互交織,導致了這種令人無奈的情況。
而田澤如今治下已經能夠批次廉價的製作和提供鹽,種植了大量的蔥蒜等調味料,低價出售給百姓,百姓們肚子裡有了些油水。
再加上官府大力普及了吃魚的種種好處,這才逐漸改變了飲食習慣。
用大量的鹽來對漁獲進行醃製,能夠很好地避免魚的腐壞變質,可以長期儲存和遠距離運輸。
使得漁獲也賣的出去也賣的上價格,漁民們也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遼東山高皇帝遠,田澤早已把天子和何進丶趙忠的嘴堵住,對於這些寥寥無幾的稅收直接給漁民予以減免,地方官府真正做到只收取十分之一的稅收。
「遼東山脈水系發達,而且有一些湖泊,可以嘗試進行小規模的魚類飼養,並定期捕撈,以供附近百姓食用。」田澤說道。
「主公放心,宮和子尼已經在盡力安排。不過河魚還是不如海魚來得肥美,海魚之中油脂更多一些,而且可以大量捕撈,如主公您所說的製作成魚粉後更是有著無窮的妙用。」陳宮讚歎道。
畜牧養殖業一直是遼東的短板,為了解決這些牲畜和魚的飼料問題,陳宮也是絞盡腦汁丶費盡了心思。
用人可食用的糧食餵養雖然沒有問題,但是成本實在太高了。
最好還是用一些低成本丶最好是幾乎沒有成本的飼料,比如用海魚製作的魚粉。
魚粉不但能夠用於餵養牲畜丶水產養殖,還能作為優質肥料,最關鍵的是製作難度並不高,成本還低廉,簡直是陳宮心中最理想的飼料。
「大海是一座近乎取之不盡丶用之不竭的巨大寶藏,魚蝦數不勝數,但是以我們當前的技術手段,卻是難以充分開發利用。」
「如果真能擁有一定的遠海捕撈能力和手段,我們就再也不用擔心百姓肉食的供應問題了。」田澤望著波瀾壯闊的大海,深深感嘆道。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