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詩仙(第2/2 頁)
答案,李逸哥哥看了一會兒就說出來啦。”
李世民寵溺地看著小兕子,微笑著問道:“哦?那燈謎是什麼,李逸又是怎麼猜對的呢?”
小兕子歪著小腦袋回憶著,奶聲奶氣地說:“那個燈謎是‘有面沒有口,有腳沒有手,雖有四隻腳,自己不會走。’
李逸哥哥說這是桌子,有面沒有口就是桌子有平面但沒有口;有腳沒有手是桌子有桌腿但沒有手;雖有四隻腳,自己不會走。
父皇,李逸哥哥是不是很聰明呀?”
李世民哈哈大笑,點頭道:“嗯,李逸確實聰慧過人。”
李逸站在一旁,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陛下謬讚了,臣只是僥倖猜對而已。”
,!
魏徵看向李逸,微笑著說道:“靖國公,今日中秋佳節,如此良辰美景,不知靖國公能否以中秋為題,賦詩一首,讓我等也一飽耳福呢?”
李逸微微頷首,端起一杯酒,輕抿一口,目光望向夜空中那輪皎潔的明月,眼神中流露出一抹溫柔與思念。
他緩緩開口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詩音落下,眾人皆陷入了深深的震撼之中。
李世民微微睜大了眼睛,良久才讚歎道:“此詩意境高遠,情感深沉,李逸,你之才情,實乃罕見。”
長孫無忌也不住地點頭,感慨道:“這般佳作,真是令人驚歎。
尤其是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之句,道盡了人生的無奈與期望,實在是妙極。”
李麗質靜靜地凝視著李逸,心中滿是愛戀與感動。
魏徵捋著鬍鬚,眼中滿是讚賞:“陛下,靖國公之才,不單單在詩上。
從這首詩中,能看出他對人生的感悟深刻,對世間之情的理解遠超常人。
若加以培養,必能為我大唐的昌盛貢獻更多力量。”
其他大臣們也紛紛議論起來。
“靖國公真乃聖人之才,此詩一出,天下誰能與之爭鋒?”
“是啊,我大唐出此詩仙,實乃萬民之福。”
李世民微微頷首,臉上露出欣慰之色:“李逸,眾愛卿對你讚譽有加,你可有何話說?”
李逸連忙起身,恭敬地行禮道:“陛下,各位大人謬讚了。
微臣只是一時有感而發,能得陛下和諸位大人賞識,實乃微臣之榮幸。
微臣定當竭盡全力,為大唐效力。”
李世民微笑著說道:“好,李逸,朕期待你的表現。
今日中秋宴會,因你這首詩,更加精彩。”
在這中秋之夜,李逸的詩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每個人的心靈,也勾起了大家對故鄉、對親人的深深思念。
:()穿越之大唐風華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