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四章 路走寬了!(第1/2 頁)
真是李青蓮的字跡?
唐燦手中拿著這一張“借條”,真是有點如夢似幻的錯覺了。
“老祖宗顯靈了!”
唐荀在一旁更是激動不已,他從唐燦的手中接過“借條”,感受了一下上面的氣息,立刻就肯定道,“氣息是對的,而且,老祖宗應該快要脫困了。不然的話,是絕對沒有可能往外傳遞訊息的。”
“李青蓮真的是被人鎮壓困住了?還在這人世間?豈不是代表著,遲早有一天,我能夠親眼見到這位盛名詩仙?”
將借條收好後,唐燦激動的心情,才慢慢平復了下來。
其實,他不應該如此激動的,自從在室火豬那聽說了關於儒道聖人孔丘被鎮壓的訊息後,唐燦就已經猜到,還有許多他熟悉的在地球上也存在過的歷史文化人物,在這個世界也還活著。
“太好了!燦兒,這回有了老祖宗的相助,我們李唐天下的光復,就更有把握了。
要知道,我們老祖宗鼎盛時的法力,絕不噓一些所謂的仙君。
只不過,他一直沒有飛昇仙界,且根本就不屑那所謂的仙君名頭。”
從李青蓮詩畫的傳承當中,唐荀是獲得了不少的訊息,其中就有一些關於李青蓮當年的實力記載。
流傳下來的傳說和歷史當中,只記載著,當年跟隨在李青蓮身邊的汪論飛昇成仙了,就都以為汪論的實力可能比李青蓮還強。
但實際上,當時中古時期的人間王朝,可不像現在這般凋落,元嬰實力就可以稱老做祖了。
多少像李青蓮這樣擁有著仙君實力的詩修儒修詞修文聖等等,都不屑於飛昇成仙的。
他們的實力來源,都是那縹緲虛空當中的才氣能量,不像道修仙人們,必須依靠靈氣和仙氣,才能夠施展法術和招式。
只是……
中古之後,天下才氣發生了巨大的變動,導致無數的詩詞文章修士,竟然在很短的時間裡,全部都隕落消失了。
連帶著那些辭藻華麗的文章詩詞,也一併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只有零星的一些傳說流傳了下來。
唐荀之所以如此興奮和開心,就是因為剛才他還在憂慮,自己唐家要起事爭天下,完全沒有一個靠山。
可現在得知老祖宗李青蓮還健在,並且即將脫困,簡直可以說是天大的好訊息了。
“不過,父親你也不要太過於樂觀。李青蓮雖然是我們唐家先祖,但是這上萬年過去了,誰知道他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品性。
也不知道,他還記得重新光復李唐江山的願望麼?以及,他是否真的支援我們爭鼎天下。”
雖然唐燦兩世為人,都算得上是詩仙李白的半個小粉絲,但一旦牽扯到自己的生存問題,還是要很理性的對待。
萬一這李青蓮真不是什麼好人,想要奪舍或謀害自己,那就不好意思了,唐燦絕對會笑眯眯地拿出一首絕世好詩《楓橋夜泊》來。
“恩!燦兒,還是你考慮得周到。為父會理性看待的,不過這個訊息,暫時不要外洩,只有你我父子二人知道便可。”
唐荀點了點頭,然後又說道,“燦兒,你再將那缽盂拿出來一下,為父方才查閱了一些書籍資料,發現了這缽盂還是大有來頭的一件歷史文物。”
“哦?父親是如何查詢的?難道說……是這缽盂上的‘奉旨要飯’四個字麼?在歷史上,有什麼典故?”
拿出缽盂後,唐燦又看了看這‘奉旨要飯’四個字,隱約感受到,上面有一股淡淡地紫氣環繞著。
唐燦知道,這不是民生紫氣的氣息,便應該是帝皇紫氣了。
由此可知,這缽盂絕對也是出自某位皇帝在位時的手筆,而且這位皇帝還絕對不是像當今九國這樣的小國,一定是大一統擁有正宗龍脈的皇朝國家。
谷腲</span>“是的!此典故來源於近古的大明皇朝期間,此缽盂是大明開國皇帝朱十六賜給兒時與他一同要飯的一個乞丐的……”
唐荀將這個“奉旨要飯”的典故娓娓道來,唐燦聽得嘖嘖稱奇,感覺這朱十六完全就是地球上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翻版嘛!
原來,當年近古天下大亂,朱十六出生卑微,開局一個碗,父母雙亡之後,靠到處乞討為生。
流落到了蘇州城當中,餓得飢腸轆轆,卻一粒米都沒有討得。
因為,乞討要飯,也是有地盤劃分的。
朱十六一個外來的,弱小的小乞丐,根本就搶不過那些有“幫派”的乞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