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漢吳之隙(第1/2 頁)
漢吳之隙
雖說天無二日丶民無二主,但此時的天下卻分別通行著三種曆法。在魏國為太和元年,在吳國為黃武六年,在蜀漢則是建興五年。
益州,成都。
自劉備攻佔成都丶稱漢中王丶而又登基為帝后,原本只是一個郡治的成都城就開始了大規模的改造。其中修建宮室丶修建各個中央機構的官署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
城南的尚書檯中,寬闊的院子中從地磚縫隙中長出了些許荒草的幼苗。即便是上午時分,偌大的尚書檯中卻始終沒有多少穿梭其中的身影。
尚書令李嚴坐在尚書檯自己的官署之中,閒來無事時坐在桌案後正在練字。旁邊的架子上攤著兩卷竹簡,只待墨水風乾後再行收起。
而桌案上鋪開的一卷竹簡上,李嚴已經寫滿了大半了。
院中由遠及近的傳來一陣腳步聲,來人是尚書陳豐。李嚴的值房門敞開著,陳豐輕輕敲了幾下之後,見裡面沒有回應,便如往常一般徑直走了進去。
李嚴抬頭看了陳豐,語氣平淡的說道:「伯明,有事的話待我寫完再說。」
「遵命。」陳豐束手站在李嚴的桌案之側。
從陳豐的視角來看,李嚴的書法堪稱一絕。蠶頭燕尾而又筆勢渾厚,幾乎可以成為書法大家了。
李嚴一邊寫字,一邊口中輕聲的默誦著文章。
「僕誠不能與此數公者並,故默然獨守吾太玄。」隨著李嚴一字一頓的唸完這句,毛筆最後在竹簡上頓出一個墨點,將這個『玄』字完成了收尾。
陳豐見李嚴已經寫完了最後一字,拱手說道:「令君的隸書寫的愈發大氣了,屬下以為即使是魏國鍾元常的書法也就是這般吧。」
李嚴嗤笑一聲:「鍾繇是太尉,而且聽說去年已經升為太傅了,比三公還要更高一層。即使書法寫的如鍾繇一般好,我的位子又如何能與鍾繇相比呢?」
「伯明,看看這尚書檯,只有我這個尚書令守著你們幾個尚書,臺中的吏員還不到二十人。」李嚴言語中有些不忿之意:「當年尚書檯中可有數百人的。」
「這……」陳豐顯出些沮喪之意,想要岔開話題:「說不定權責還會慢慢歸於尚書檯的,令君不要過於憂心了。令君今日寫的是哪篇?」
李嚴說道:「揚雄的《解嘲》。在尚書檯坐著終日無所事事,也只能寫一篇《解嘲》聊以解悶了。」
「對了伯明,找我何事?」
李嚴抬頭看向陳豐。
陳豐拱手說道:「令君,丞相府遣人來告,說丞相請令君前往丞相府敘事。」
李嚴緩緩起身,哼了一聲之後伸了個懶腰。陳豐是李嚴多年的親信之人,也不必在他身前隱瞞態度。
「同樣是託孤之臣,諸葛孔明就能叫我丞相府議事,而我這個尚書檯就無人問津。政令盡皆出於丞相府,我這個尚書令就像假的一樣。」
陳豐點頭回應道:「自建興元年丞相開府,至今已有快四年的時間了。尚書檯的人越來越少,丞相府的人越來越多,尚書檯都成了個空架子了。」
「令君,」陳豐看向李嚴:「屬下聽說魏國的託孤之臣中,陳群和司馬懿已經都開府了。」
「哼,」李嚴說道:「何止開府?魏國的四名輔臣都被委以重任,而我這個大漢輔臣卻終日閒坐。今日諸葛孔明找我前去,我定要與他分說明白。」
過了半個時辰,李嚴到了丞相府的門口,走下馬車。
參軍馬謖在門口迎接李嚴,拱手行禮說道:「在下見過令君,丞相已經等候令君多時了,還請令君入內一同議事。」
李嚴站在丞相府的門口,卻全然沒有剛才在尚書檯時的沮喪神情和不滿之意,面帶笑容的親切問道:「有勞幼常親自在門口等我了,卻不知丞相今日欲論何事?」
馬謖卻面容嚴肅的說道:「令君,魏國吳國兩國交戰的戰況已傳到成都,而吳國又遣使來我大漢要求結盟,丞相今日就是為了此事請令君來的。」
「哦?魏吳交戰結果如何?」李嚴看向馬謖。
「吳軍大敗,但魏軍少船並未能趁勢過江。」馬謖微微搖了搖頭:「還請令君入內吧。」
李嚴點了點頭。馬謖在前面引著李嚴入內,而李嚴就跟在馬謖身後不緊不慢的走到了丞相府的大堂之中。
丞相諸葛亮面色嚴肅的坐於堂上,相府中一應屬員坐於堂中兩側,而右手邊最靠前的位子還是空著的。
見李嚴到來,諸葛亮起身站起:「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