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進駐漢中(第1/3 頁)
漢中,沔陽。
經過近月的行進,諸葛亮領著相府大部丶以及成都左近的兩萬中軍,已經到達了沔陽縣城。
漢中郡的地勢,其實大抵是個盆地。
魏延戍守漢中的這七年中,都督府所在的駐地南鄭,大約位於漢中盆地的正中央。
而沔陽,正好在漢中盆地的最西邊。
昔日先主劉備統領大軍與魏軍作戰丶黃忠陣斬夏侯淵的定軍山,也在沔陽邊上。
按道理來說,魏國的長安在漢中的東北側。
魏軍之所以繞道西側,從祁山丶武都方向進攻漢中,本質上還是由於秦嶺阻隔。直達關中的子午道丶褒斜道丶儻駱道,對於大軍都是十分難行。
也是由於這個原因,諸葛亮將相府在漢中的選址定在了西側的沔陽。從沔陽出發再向西北的話,面對的就是祁山了。
剛至沔陽的第一日,時間已晚丶眾人都已早早歇息。第二日一早,諸葛亮便在相府中升堂議事。
上午的日光斜斜的透過門窗照進堂中,諸葛亮的神色也頗有些意氣風發之感。
諸葛亮看向堂內眾臣說道:「諸位,本相在三月時上表陛下以圖北伐。今日相府與諸軍已至沔陽,本相先對府中事務初步做個安排。」
堂中眾人盡皆肅立。
「文長。」諸葛亮看向魏延:「你受先帝之命為漢中都督,先由你將漢中軍事與相府眾人做個說明。」
「遵命。」魏延出列後拱手說道:「回稟丞相,建安二十四年屬下初為漢中都督之時,漢中總兵力約為一萬。」
「數年之間隨著朝廷遷徙人口充實漢中,漢中兵力也逐漸增多。」
「當下,漢中本地所屬駐軍總數為一萬五千眾。」
魏延抬眼看了眼諸葛亮,繼續說道:「八千人屯南鄭,兩千人屯褒中。一千人守陽平關,一千人守武興,兩千人屯興勢圍,一千人屯黃金圍。」
「在丞相此番率軍至漢中之前,漢中兵力分佈就是這樣了。」
諸葛亮微微頷首:「方才文長所說,諸位都聽清楚了嗎?」
「誰來為眾人解釋一下,為何要如此分派?」
見諸葛亮拿著自己的軍事排程在考相府眾人,站在最前方的丞相司馬魏延丶與長史向朗並列一排,嘴角微微露出一絲自矜之色。
當下,立於堂中之人也不過十餘人罷了。
諸葛亮此時的相府體系,實際上與曹操當年的霸府也差不太多。就比如魏延,身為涼州刺史丶漢中都督丶鎮北將軍,也是要在相府的體系中掛著一個『司馬』的頭銜的。
楊儀出列拱手示意:「屬下願作說明。」
諸葛亮指了指楊儀:「威公且試言之。」
楊儀不急不慢的說道:「依屬下之見,魏將軍在漢中如此安排,其實就是按照先帝的部署,再結合當年張魯守漢中時的故智罷了。」
故智?怎麼在你嘴裡,我魏延的軍事安排都是從別人處得來的了?
站在最前列的魏延心中頗為不快,皺眉轉頭看向楊儀。
楊儀此人魏延早就聽說過,但魏延幾乎從未與其打過交道,此人為何如此出言不遜?
更何況,在相府中論事,就應稱呼相府中的職務。方才楊儀應該稱呼『魏司馬』的,又豈能稱呼『魏將軍』?這是拿我魏延當相府裡的外人嗎?
楊儀的目光只盯著堂上的諸葛丞相,如同全然看不見魏延的表情一般。
諸葛亮當然注意到兩人的神色,只是一時間並未在意。
「說下去。」諸葛亮語氣平淡的說道。
魏延聽聞諸葛亮發話,也轉身回來面朝前面。他倒是要聽聽,楊儀此人能有什麼說法。
楊儀,字威公,早年間在荊州做過關羽的功曹。後來關羽派楊儀到成都找劉備彙報公務,與劉備談論天下大事,因而被劉備召至他的左將軍府中。
劉備稱漢中王時,將楊儀升為尚書。
後來,楊儀在尚書任上時,與當時的尚書令劉巴二人頗為不睦,以致於驚動到了劉備丶最後以劉備將楊儀調出尚書檯收場。
雖然劉巴也不是什麼好脾氣的善人,但楊儀能與劉巴鬧到如此地步,也屬實不是個善茬。
楊儀拱手說道:「屬下聽聞,昔日先帝駐軍漢中之時,曾經遣丞相到儻駱道南口的興勢山築圍防守。先帝又在沮縣以西的武興置武興督,以此防備武都方向的魏軍。」
「而昔日張魯在漢中之時,曾經在東邊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