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倉惶逃離(第1/3 頁)
陽安關還是漢中?
就在武興城內這座並不寬敞的廳堂內,蜀漢群臣幾乎一邊倒的選擇了陽安關,而將漢中棄置一旁。
其實也不能說棄置,實在是無能為力。
武興位於嘉陵水以東的山間平地之中,是在去年諸葛亮命人建造的塢堡基礎上丶近些日子由趙雲新築好的城池。
雖說是一座城池,但城中狹小不堪丶軍隊又幾無戰意。面對城外魏軍的進逼很難持久守備。
豈不見連諸葛亮的相府屬臣和將領們都要南下陽安關嗎?士卒們還能有多少戰意呢?
拋除什麼向東丶向陽平關會被夾擊這種預判丶也拋除城中眾人的畏難心理。
單從軍事的角度來說,也只有南下是可行的。
「吳將軍,城外軍情如何?將今日下午至今的情況丶大略給眾人說一下。」諸葛亮看向吳懿。
「是。」
吳懿語調低沉答道:「魏軍今日下午從北而來,擊破了屬下用以防備的伏兵,而後驅敗兵向南。」
「屬下出於無奈,只得令全軍據城而守。而魏軍由於時日已晚,除了一部大約萬人的騎兵行過城北丶向沮縣方向去了,其餘魏軍在北面和東面兩側紮下營寨。」
楊儀插話道:「武興西臨嘉陵水,而東丶南丶北三面這般說來,魏軍不是不想圍城南,而是還沒來得及了?」
吳懿答道:「一方面沒來得及丶另一方面也有城中士卒所阻的原故。」
「這是圍三闕一啊……」楊儀嘆道。
其實楊儀說得大略正確,但若更精準一些丶乃是圍二闕一。
楊儀口中還未說出的意思,當然是指魏軍今日故意將南邊放開丶想讓漢軍南走。
可正如吳懿所說,魏軍只圍了兩面丶乃是因為沒有來得及的緣故。
明日呢?
若明日魏軍來得及了,又將如何動作呢?
雖然眾人都沒再說話,可紛紛看向諸葛亮丶且充滿期盼和信任的眼神丶還是讓諸葛亮徒感壓力重重。
半晌後,諸葛亮再一次長嘆了一聲。
人的情志與體魄也是相關的,身體虛弱的時候丶雖然也能抗住壓力做出決策,但終歸是會將各種負面情緒進一步的放大。
「那就去陽安關吧。」諸葛亮神情蕭索的說道:「今夜丑時舉火而走,每人身上揹負三日之糧。三日之內,足夠到達陽安關了。」
一語說罷,諸葛亮又掃視了一遍堂中將領們。
「諸將,誰能為大軍斷後?」
諸葛亮的話剛剛說出口,陳式就向前邁了半步,即刻拱手說道:「請丞相準屬下斷後!」
堂中的氣氛先是一凝,過了幾瞬彷彿又開始流動起來了。
斷後,自然是要由將領來組織的。
當下魏軍兵力更優丶士氣更佳,斷後的危險性和死亡的可能也無限增高。
這時候,若是諸葛亮點到哪位將軍丶而他不願意負責斷後的話,是極有可能當即正了軍法的!
而陳式的主動請纓,讓包括吳懿在內的將領們紛紛都鬆了一口氣。再說了,諸葛亮平日對待陳式如此優厚丶還以其為自己本部。現在到了陳式報恩的時候了!
諸葛亮什麼都沒說,只是直直的看了陳式一眼,略一點頭而已。
朝廷上下,文臣武將各得其所,斷後也是武將本職,從這一點來說,陳式也只是盡職罷了。
但從私誼來說,陳式久隨諸葛亮身側,以這二人彼此的相知,無需多言,只用一個眼神便可心領神會。
隨著一道道命令傳達下去,不大的武興城內頓時人聲鼎沸了起來。
雖是夜間,一聽說『南撤』二字,所有人的積極性都被喚起了。
撤退?逃命!
逃命誰不積極?
半夜的忙碌過後,時間來到了丑時。
就在兩刻鐘之前,陳式率領兩千勁卒出了南門,藉著月光大略維持了一個陣勢。
「舉火!」
陳式一聲令下,兩千士卒紛紛點燃手中的火把。憑藉著火把的光亮,陳式藉著城牆與山勢立住了陣。
就在同時,城中剩餘的文臣武將一併從南門湧出,急速向著南邊大路前去。
諸葛亮率相府府屬丶以及一千勁卒在前,吳懿與眾將統剩餘軍士在中,一瞬都不停地向南行進。
……
「什麼?蜀軍動了?」
張合在睡夢中被陳憑喚醒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