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很大幫助(第1/2 頁)
朱元璋一聽,非常感興趣地接過了奏章。
有關水泥的資料是單獨的,附在奏章裡面。
朱元璋並沒有急著看水泥,而是先看了奏章,瞭解今天對話的內容。
看完之後,他指著奏章中的一段說道:“這個標點符號不錯啊,有了這些,奏章內容便會更清晰,不容易有誤解!”
說起來,朱元璋的文化水平確實不高,也頭疼奏章的理解。短的奏章他會自己看,一旦長篇大論的奏章,他一般都是讓別人讀的。甚至到了後來,還規定了奏章的格式,要求儘量簡單明瞭,有事說事。
如今這一套標點符號的用法,更是讓他欣喜,便對朱標道:“把這套標點符號的用法單獨摘錄,頒佈下去,凡公文和奏章,必須用上這套標點符號,學堂上的授課,也必須要有這套標點符號!”
換了其他皇帝,可能還不會這麼迫切,甚至都不會換,那會顯得沒文化水平,但是對朱元璋來說,他才不管別人會怎麼看他,有用的便成。
朱標聽了,連忙答應一聲,都不用去拿那份奏章,他可以直接把標點符號的規則寫出來。
隨後,朱元璋又看著這份對話奏章沉默了。
朱標只是瞄了一眼,就知道他父皇是在想什麼。
因為朱元璋面前的奏章內容,是他摘錄的有關簡繁體對比的一段,也就是朱海軍先給他看那個時代的字,然後再讀給他,由字幕中獲取到的他這個時代字的對比。
他想得也確實沒錯,這不,過了一會之後,就聽朱元璋有點感慨地說道:“我們這個時代的字相比海軍那個時代,雖然從書法上來說更好看一些,但是對於認字來說,確實是太過繁瑣了。筆畫太多,筆畫太多啊!”
大事小事一把抓,權力集中於一身,讓朱元璋不得不注重效率,就更是體會到簡體字的好處。不但容易識別,而且他批閱起來都能少很多筆畫,積累起來時間上就能省不少時間。更不用說,對於初學者來說,簡體字和繁體字的難度對比了。
在感慨完了之後,他便問朱標道:“大概還有多久才能傳送東西過來?”
朱標聽到問話,抬起頭來看向他父皇,回答道:“傳送東西的這個,只有海軍賢弟那邊有,兒臣這邊看不到,只有問海軍賢弟才能知道要多久。”
朱元璋聽了,有點遺憾,沉吟片刻之後才說道:“這事兒也還是先準備起來吧,希望等海軍那邊傳送這簡繁體轉換的東西過來,我們這邊就能最快接受並頒佈,這可是大事,越早實施越好!”
朱標聽了,一開始有點不以為然,覺得這事兒有那麼重要麼?
不過等他稍微想了一下之後,他才明白他父皇說得其實沒錯。這種事情好像當下收到的效果不大,但是真得是最重要的東西,也是最基礎的東西,怎麼重視都不算過的。
朱元璋沒注意朱標這邊,在說了之後,便去看水泥製造的那些資料了。
這一次,他看得很細,時間用得也久。過了好一會之後,他才看完全部內容。
就見朱元璋指著這個水泥資料對朱標說道:“你看,這燒火的溫度提高,就能得到不同的東西,而提高燒火的溫度,其實並不是特別難,關鍵在於想不想得到而已。還有這利用流水的力道,轉化為錘子擊打的力道。”
說著這個,他又有點感慨,接著說道:“不過這個表象確實容易理解,但是其中的道理,對我們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什麼熱傳導,熱反射、力矩什麼的,或許這便是那科學學識吧?”
說到這裡,朱元璋想起什麼,就問朱標道:“海軍說科學學識是什麼?”
朱標聽了,想也不想,就馬上回答道:“客觀世界的客觀規律的發現,以及怎麼應用,造福人類。”
“對,沒錯,是這個意思。”朱元璋聽了,點點頭說道,“之前不怎麼理解這些,看著這水泥製造,就有些理解了。”
有很多事情,先人早就是這樣用了,但是也就是這樣用,卻不會去想為什麼這樣用,還能怎麼用?
就比如說水車,就是怎麼利用水的力道,朱元璋是見過的。但是,他敢保證,肯定沒有人去進一步深思,去想這裡面的學問,比如什麼樣的水流,能產生多大的力道,還能用來幹什麼?
這些問題,在後世人那邊,卻能想出來,甚至都能計算出來這個力道到底有多大。並且力道和距離的關係,也能算得清清楚楚。
如此種種,朱元璋不得不感慨,這種科學知識,真得是非常有用!
中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