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不愧是陛下(第3/4 頁)
不好的就當是經驗教訓,還有哪些人才可用,哪些其實是草包,也可以留心下!”
至少從靖難之役上看,他自己原本認為是人才的幾個人,表現其實都不好。但凡他留下幾個中確實是有優秀人才的,那朱棣估計也沒法成功了。
朱元璋說到這裡,頓了頓又道:“當然,按照海軍的說法,歷史已經發生改變,未來太過久遠的事情,影響會更大,改變會更多。你只是要心裡有數,就當那也是另外一個世界,不要多想。”
朱標聽了,連忙應下。
朱元璋隨後轉頭,看向馬皇后說道:“妹子看看什麼時候合適,把歐陽倫兩口子傳來吃個家宴!”
昨天傍晚的時候,他就顧著和朱標分析靖難之役,因此就沒有管歐陽倫的事情,如今有關朱棣的事情大概都已經瞭解完,他想起這事,便交代給自己媳婦了。
聽到這話,馬皇后連忙點頭道:“我知道了,這個孩子……哎……”
話語中,滿滿地都是遺憾之意。
朱元璋交代完了這些事情,便去處理政務了。
朱標則是寫對話奏章,然後也要去幫他父皇處理政務。
…………
文華殿內,大理寺審刑司吳庸早已等候在這裡,見到洪武皇帝駕到,便立刻呈上了他這兩天的審訊結果。
都察院那邊,有錦衣衛提供的線索,加上皇帝的提示,核查賬冊的速度非常快,發現了大量被篡改的痕跡,隨後便移交給吳庸這邊,只是一兩天的時間,他就發覺這事情太大,就先把審訊出來的部分結果呈送御前了。
看著宦官從他手中接過奏章轉呈御前,吳庸便簡要奏道:“陛下,此案盜取官糧數額巨大,至少兩百萬石以上,且牽扯到了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不少官員,甚至連六科也有官員涉及,共計七品以上官員有五十六人。如果再查下去,還有地方官員,甚至還有各地糧長,皆有份參與。如果按律辦之,怕有的衙門將無人可用。”
說到這裡,他看到皇帝已經在看他的奏章,臉色陰沉,猶豫片刻之後,便又奏道:“審訊結果如今只有微臣和都察院趙都御史知曉,是否抓大放小,而後公示朝堂,避免人心動盪?”
胡惟庸案不說,那是謀逆案。
就之前的空印案,皇帝的處罰是主印官員處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充軍,沒有把所有一條線上的都處罰了。
這次的案子,和空印案一樣是貪腐案,如果所有涉及的官員都要處罰的話,就遠比空印案被處罰的人數要多了。他說有的衙門將無人可用,並不是危言聳聽。
所有人都處罰,那是天大的案子,歷朝歷代的貪腐案,都不可能有這麼大的規模。要是真這麼做了,朝廷的臉面,皇帝的臉面都會丟盡了。
人數實在過多,吳庸都有些怕了,為朝廷考慮,為皇帝考慮,因此他提出了抓大放小,這也是一種處置方法!
可誰知,洪武皇帝聽到他的話之後,抬頭看向他,嚴肅地說道:“抓大放小?真是笑話,伸手貪腐卻沒事,如何警醒後世?小貪不罰,人人皆會小貪,總數會有多大?小貪轉大貪,又會有多少?”
吳庸聽了,知道理是這個理,可是……
猶豫片刻之後,他還是開口提醒皇帝道:“陛下,可這人數之多,規模之大,怕是有損陛下臉面……”
朱元璋一聽他這話,當即冷笑一聲,喝道:“懲治貪腐,乃是天經地義之事。朕要不做,才是有損臉面。朕就是要告知天下,朕不怕貪腐人多,有一個,處置一個;有兩個處置兩個,有一千、一萬個,朕就處置一千、一萬個,絕不姑息!”
這個話越說到後面,聲音就越大,也越決然。
吳庸聽得很是震撼,感受到皇帝的決心之大,便不再多言。
朱元璋拿起御筆,就在吳庸的奏章上批示了起來。寫了好長一會之後,他才收了御筆,示意內侍把奏章轉給吳庸,同時也對吳庸說道:“此次案子的前因後果,皆要明明白白公之於眾,不得有半點隱瞞!”
吳庸聽了,立刻大聲回應道:“微臣領旨!”
說完之後,奏章也轉到了他手中,便殿辭出去。
很快,他就匆匆趕回了戶部衙門,都察院和大理寺聯合辦案的地方。
都御史趙松等人早就等著他,見他回來,便立刻圍了上去,其中趙松問道:“陛下怎麼說?”
吳庸表情嚴肅,答道:“秉公處置,絕不姑息!”
一聽這個結論,所有人都有點震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