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寧封子收袁洪(第1/2 頁)
所謂“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帝辛即位後勵精圖治,宏振商邦,為民造福,增光先帝。
他鼎新革故,廢除殺戮奴隸舊制,讓奴隸從事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生產,為國家創造財富。
還改變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實行大規模的集體生產,開始使用耕牛,推廣耕耘播種,雍土施肥,灌溉排水等完整的農業耕作技術,使國家的農業生產發展迅速。使商王朝再度復現中興盛世,人民生活安定,四海諸侯賓服,深受百姓愛戴。
為了顯示國家的強盛,帝辛在朝歌營造了三道城垣,其中皇城城牆基寬五十丈、高約三丈、頂寬四丈。外環寬七丈、深兩丈的城池。
二道城垣面積達方圓而是多里;三道城垣從南門到北門的距離達四十五里,體現了當時一個邦畿千里的大國風貌。
當時,東夷常常入侵殷商之地,搔擾擄掠庶民百姓,自武丁至帝乙等雖然多次討伐,均未徹底制服。
為了制服東南夷的搔擾,帝辛一改先君帝乙的征伐辦法,注重用兵策略。
以雄才大略,命天下各路諸侯選派武功高強的勇士,由黃飛虎率領到黎地進行大規模的演練,以向東夷展示其強大的實力,致使東夷面對強大的殷商王朝,再也不敢輕舉妄動。
為了擴充套件疆土,帝辛還派太師聞仲和武成王黃飛虎率兵征伐八方,使疆土面積不斷擴大。終使得四夷拱手,八方賓服。
八百鎮諸侯盡朝於商——有四路大諸侯率領八百小諸侯,東伯侯姜桓楚,居於東魯,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鎮諸侯領二百鎮小諸侯,共八百鎮諸侯屬商。帝辛坐享太平,萬民樂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百姓中有諺語云:“帝辛的山河,鐵桶一般。”
此時人們吃飯還是用手抓,帝辛覺得這樣顯得不文明,而且也不方便,便用木頭做了兩隻細棍,用來夾住飯菜往嘴裡送,覺得挺方便,便讓宮中的人都這樣吃飯。
後來有大臣見帝辛用這種東西吃飯,回家後自己也做了一雙,發覺相當方便,便讓家裡人全部用這個東西吃飯。
然後,這種東西透過大臣家裡的僕人,傳到了民間,百姓聞聽此物乃是當今天子所發明的,便爭相模仿,慢慢的家家都開始使用這種,既方便又幹淨的東西,間接的減少了對於病毒的接觸,使人得病的機會大大減少,卻是一場功德。
帝辛死後能成為星君之一,恐怕與這場功德也不無關係,雖然帝辛不是有意為之,但是那些免於沾上病毒而死的人,卻是因他而受益。
由成湯立朝,再到帝辛治世,商王朝經歷早前晚三期,六百年鼎世。
此時,國朝衰退,氣數將盡。因人族大劫來臨,封神之戰將起,各路神仙紛紛遁世不出。
昔日夏朝之時女媧娘娘以青丘一脈為棋子,將妖道和人道緊密結合,這就遭到了人教教主太清聖人的反對,這才有了截教弟子配合昊天滅夏朝,截教幫助建立商朝,天庭收回地祇神權之事。
截教因得幫助商朝建立故而得到商朝氣運,門下弟子多有入朝為官為將者,其中最顯貴者便數其三代弟子聞仲。
聞仲乃商紂王之父帝乙託孤之臣。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託孤與太師聞仲,隨立壽王為天子,名曰帝辛,都朝歌。
帝辛奉其為太師,對其極為恭敬。聞仲輔兩朝君主,殫精竭慮、東征西討,鎮朝歌江山、穩殷商氣數,為人剛正不阿,甚有威望,對商朝忠心耿耿,有先王賜予的打王金鞭,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紂王亦敬重。俗語“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中的“文”指的就是聞仲。
聞仲曾入名山,證修大道,雖聞朝元之果,未證至一之諦,登大羅而無緣,卻位人臣之極品,輔相兩朝,竭忠輔江山社稷,雖劫運之使然,然其貞烈卻高潔,封神大戰之後,為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督率雷部二十四正神,興雲佈雨,萬物託以長養,誅逆除奸,善惡由之禍福。
聞仲是截教門下金靈聖母弟子,因塵緣故,無緣天仙,乃是地仙一流,精通金木水火土遁變化,墨麒麟須臾千里,執雌雄雙鞭,頭生三眼,中間的眼睛擁有神通,可以放射出數寸白光,能辨奸邪忠肝、人心黑白。
後世說雷祖,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或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真王是長生大帝的化身,事實上並非如此,長生大帝修雷之道,故而被稱為雷祖或是九天應元雷聲普化真王。
後世凡人將其混為一體,其實是一種錯誤。
寧封子望著大劫之中煞氣愈發濃郁,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