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恐登階之逢殆兮,故退伏於末庭(第2/3 頁)
他們之間的距離一樣,既近且遠,近到可以共享美食、共談國事,遠到各自守著心中的界限,不越雷池一步。
月掛中天,銀輝灑滿靜謐的庭院,嚴孤山輕手輕腳地為鄭長憶沏上了一壺茶,茶香四溢,瞬間瀰漫了整個房間。他坐在鄭長憶對面,眼神中流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似乎有千言萬語欲說還休。
,!
鄭長憶放下筷子,感受著腹中的飽腹感,抬頭望向嚴孤山,那雙深邃的眼眸中似乎藏著無盡的故事。“殿下,您似乎有話在心,不妨直言。”他的話語溫和而直接,打破了夜色的寧靜。
嚴孤山輕輕嘆了口氣,似乎是在整理思緒,隨後緩緩開口:“長憶,今日刑部對你的問話,我雖未在場,但事後聽聞,心中頗感不解。為何他們對待此事,竟如同兒戲一般,絲毫不見認真查案的態度?”
鄭長憶聞言,臉色微變,他未曾料到嚴孤山竟會如此直接地提出這個問題。他沉默片刻,目光復雜地望向窗外,彷彿是在回憶那些不為人知的往事。“殿下,您在東海征戰數年,歸來之後竟然看不清這宮牆之內的真相了。”
“自我成為皇帝的心腹,踏入這權力鬥爭的漩渦之中,我便深知,許多事情並非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今日之事,從我向皇帝告發那樁隱秘開始,便已經註定了它的結局。”鄭長憶的語氣中帶著幾分沉重,“您與繼後,乃至整個朝堂的勢力分佈,都如同一張錯綜複雜的網,任何一個細微的動作,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刑部侍郎與尚書,皆是久經官場的老狐狸,他們怎會不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係?那些朝堂上信誓旦旦的承諾,不過是逢場作戲,大家心知肚明,卻都默契地保持著沉默。我鄭長憶自十八歲入京為官以來,所見所聞,皆是如此。宮中的案子,鮮有真正水落石出之日。”
嚴孤山的眉頭緊鎖,他未曾料到,這背後的水竟如此之深。“長憶,你此言何意?難道我們真的只能任由這股暗流湧動,而無能為力嗎?”
鄭長憶的目光深邃,透著一股不容忽視的銳利,他凝視著嚴孤山,語氣中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責備:“殿下,您還是太過理想化了。您真以為,僅憑一己之力,就能改變這疑案從無、黑白顛倒的朝堂風氣嗎?您可知,這背後牽扯的是多少人的利益,多少年的積弊?”
嚴孤山聞言,面色瞬間變得凝重,他沉默良久,那雙眸子彷彿能洞察世間一切黑暗與光明。“長憶,我並非不知這其中的艱難險阻。但正因為我深知,才更不能坐視不管。我雖為儲君,但更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之人。我不能眼睜睜看著無辜之人受害,更不能容忍真相被永遠埋沒。”
他頓了頓,語氣中多了幾分堅定與決絕:“若我他日掌權,定要以雷霆手段,徹底整頓這腐敗的官場風氣,讓那些隱藏在暗處的蛀蟲無所遁形。但在此之前,我必須先做好眼前之事,至少要給你一個交代,讓你的心腹之死得到應有的重視,也讓你免受那些無端的非議和指責。”
鄭長憶聽著嚴孤山的話,心中五味雜陳。他從未想過,這位看似溫文爾雅的太子殿下,竟有著如此強烈的正義感與責任感。他微微低下頭,目光落在手中的茶杯上,那清澈的茶湯彷彿映照出了他內心的波瀾。“殿下,您的心意我領了。但您可知,這宮牆之內,人心複雜,利益糾葛遠比您想象的要深得多。今日之事,或許只是冰山一角,一旦深入調查,很可能會引發更大的風波。”
鄭長憶的話音落下,空氣彷彿凝固了一瞬,只有遠處偶爾傳來的更漏聲,打破了這片刻的寧靜。他手中的茶盞被不自覺地捏緊,指尖傳來的微涼觸感,似乎能稍稍緩解心中那股複雜的情緒。月光透過窗欞,斑駁地灑在他的臉上,映照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堅韌與孤獨。
“至於那些非議和指責……”鄭長憶捏緊了茶盞,“我早就習慣了,算不得什麼。”
嚴孤山聞言,心中湧起一股難以名狀的酸楚與心疼。他望著鄭長憶那雙深邃的眼眸,彷彿能穿透表象,看到他那顆飽經風霜卻依然堅韌不拔的心。他明白,鄭長憶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表情背後,都藏著無數不為人知的故事和辛酸。
“長憶,若是查了會讓你煩心,我便不查了。”嚴孤山的聲音溫柔而堅定,他深知自己身為儲君,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與使命,但他更不願看到鄭長憶因自己而陷入更深的困境。“但若是你願意查,我定然在不觸及他們利益的前提下,查個水落石出,不讓他們有機會在背後說你閒話。”
“我……我不想讓你為難,卻又怕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