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泠泠徹夜,誰是知音者(第1/2 頁)
自從鄭長憶巧妙地推薦太子去主理科舉舞弊案後,他彷彿置身於一場大局之外,得以暫時抽身於朝堂的紛擾。他的這一舉動不僅避開了可能牽扯自身的棘手事務,還巧妙地將太子推向了風口浪尖,同時也讓皇帝對他的機敏和忠誠有了新的認識。
鄭長憶從皇帝那裡探得的口風,似乎暗示著皇帝對繼後的某些行為也有所警覺,這讓鄭長憶更加確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太子作為此案的主審,面臨的壓力和繁忙程度可想而知。這是他第一次主理如此重大且涉及眾多利益的案件,幾乎每時每刻都在處理案情,忙得不可開交。
太子深知,這不僅是一次對自己能力的考驗,更是一次在皇帝面前展現自己才幹的機會。因此,他全身心投入到案件的審理中,力求做到公正無私,以贏得朝野的尊重。
鄭長憶自己則是另一番景象。除了日常的上朝點卯,履行自己作為官員的基本職責。偶爾還會去少府寺轉一轉,與同僚們交流一下公務,其餘時間則都回到了自己的府上彈彈箜篌,寫寫曲子。
一日晚上,鄭長憶正在書房中獨自撫弄著箜篌,琴聲悠揚,如泉水般清澈流淌。忽然,一名暗衛悄無聲息地出現在書房門口,手中拿著一個小包裹。
“大人,東宮有人偷摸傳過來這個。”暗衛的聲音低沉,將包裹遞上。
鄭長憶停下手中的琴絃,有些驚訝地接過包裹,開啟一看,裡面是一本古舊的箜篌樂譜,封面上燙金的字跡已經有些磨損,但仍能看出其曾經的華麗。他翻開樂譜,只見裡面記載的曲子都是他從未見過的,每一首曲子旁邊都配有精緻的插畫,顯然這本樂譜非同一般。
更讓鄭長憶感到意外的是,樂譜的扉頁上附著一張紙條,上面是太子親筆的字跡:“長憶,感謝你之前的幫助,這本樂譜是我偶然得到的,聽聞你對箜篌頗有研究,希望它能為你的琴藝添彩。最近我忙於科舉案,無法親自道謝,望你見諒。”
鄭長憶輕輕翻開那本古舊的箜篌樂譜,一種難以言喻的激動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他的手指輕輕滑過那些泛黃的紙張,感受著歲月留下的痕跡。樂譜的扉頁上,太子的字跡遒勁有力,每一個字都透露出深厚的書法功底和對鄭長憶的真誠感激。
紙條上的話語簡潔而真摯,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直擊鄭長憶的心房。他知道,這本樂譜絕不簡單,它是傳說中的珍品,失傳已久,能夠偶然得到它,太子必定是費了一番不小的功夫。
鄭長憶仔細地翻看著樂譜,每一頁都儲存得相當完好,那些古老的曲譜和旁邊的精緻插畫,無一不顯示著它曾經的輝煌。他可以想象,太子在繁忙的案牘之餘,如何細心地搜尋這本樂譜,又如何小心翼翼地將它送到自己手中。
鄭長憶坐在書房的窗前,月光灑在樂譜上,給他平添了幾分寧靜。他輕輕彈奏起樂譜中的一曲,箜篌悠揚,如同穿越時空的迴響。
鄭長憶坐在水榭之中,月光灑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他沉醉於箜篌的悠揚旋律之中,每一個音符都像是從他內心深處流淌出來的。他閉著眼睛,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感受著音樂帶來的寧靜與和諧。
金環站在一旁,手中拿著茶壺,輕輕地為鄭長憶烹茶,茶香與琴聲交織在一起。
就在這時,管家匆匆走進水榭,臉上帶著幾分焦急:“公子,太傅府上又派人來了,說是要請您去彈箜篌助興。”
鄭長憶的手指在琴絃上一頓,他本想繼續沉浸在音樂之中,將管家的話當作耳旁風。但管家的面色告訴他,這次太傅的邀請似乎不容拒絕:“太傅身邊的隨從親自來‘請’的?”
管家點了點頭:“是的,公子,他們已經在前廳等候了。”
鄭長憶沉吟片刻,心中有些不悅。他並不想去太傅府上,尤其是在這樣的夜晚,他更願意留在自己的府邸,享受這難得的寧靜。然而,太傅的面子不能不給,他必須想一個妥當的辦法。
“金環,拿刀來。”鄭長憶突然說道。
金環一愣,不明白鄭長憶的用意,但還是迅速拿來了一把鋒利的小刀。
鄭長憶的指尖在鋒利的刀刃下用力一劃,鮮血頓時湧出,沿著他的手指滴落,灑在了他珍貴的箜篌上。那箜篌本是價值不菲的樂器,如今沾染了主人的血跡,更顯得有些悲壯。
鄭長憶站起身,面色冷峻,沒有立即包紮傷口,而是對管家吩咐道:“把這沾血的箜篌拿給來人看,告訴他們,我今日不慎傷了手指,不宜再彈奏。”
管家領命,面色凝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