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讒言人耳須臾離(第1/2 頁)
“我當時選擇依附太子殿下,大半是被時局所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愈發覺得這太子雖年歲尚輕,卻擁有不凡的才華與深邃的謀略,能於幕後運籌帷幄,這讓我感到既慶幸又有些許困惑。”
“困惑的是,一年前皇帝陛下對太子的態度還頗為忌憚,甚至半年前還發生了東宮被軟禁之事,明顯透露出不喜之情。然而,近來陛下不僅對我這個太子麾下之人給予了獎賞,對太子的態度也似乎緩和了許多。這其中的變化太過微妙,我如同置身迷霧之中,看不清方向。”李源說到這裡,眉宇間流露出幾分憂慮。
鄭長憶的眼神在提到“太子”二字時就亮了起來,趕緊夾了塊鬆糕塞進嘴裡掩飾,邊嚼邊聽李源誇太子,感覺牙根都是甜的。待他嚥下糕點,眨了眨眼,輕鬆地問道:“你想問的,就是這事?”
李源連忙點頭,這事倒也是樁心事,自己一家老小都在京城,萬一被這父子之間的恩怨牽連,自己全家都遭殃。
見狀,鄭長憶的神色明顯放鬆了許多,他輕輕地倚著頭,以一種悠閒的語調說道:“我與太子殿下算不上熟絡,甚至曾因誤會而有過一些小摩擦,我曾誤指他與工部有不清不楚的關係,但令我驚訝的是,他並未因此事而記恨於我。再者,看他近期助你成功扳倒蔣尚書那一手,足見他是個能夠顧全大局,不計前嫌之人。
至於陛下對太子的態度轉變,我想,這其中的原因或許與先皇后有關。陛下與先皇后之間產生了隔閡。而近來,繼後周氏的一些行為舉止引起了陛下的不滿,甚至可以說是失德之舉,這讓陛下不禁回想起先皇后的種種好處,心中或許生出了幾分愧疚之情。因此,對太子的態度也隨之變得溫和起來。李大人,你投奔太子的時機,確實可以說是恰逢其時啊。”
李源聽罷鄭長憶的分析,心中雖有所釋然,但新的疑惑又悄然升起。他默默地點了點頭,眉頭緊鎖,似乎想要從鄭長憶那裡得到更多關於宮廷秘辛的解答。
“繼後失德?這是怎麼回事?”
鄭長憶見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他用筷子輕輕地點了點瓷碗的邊緣,發出清脆的聲響: “繼後周氏,其母家勢力龐大,近年來更是如日中天,朝中不少要職皆有其族人擔任,這自然引起了陛下的警覺,擔心其功高震主,威脅皇權。”他緩緩說道,語氣中透露出對宮廷政治的深刻洞察。
“而私底下,周氏在後宮的手段也是頗為狠辣,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不惜使用各種見不得光的計謀,排擠異己,甚至對陛下寵愛的其他嬪妃也多有打壓。這些行為,陛下雖有所耳聞,但礙於種種原因,一直隱忍未發。”鄭長憶繼續說道,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光芒。
“然而,近來周氏家族的勢力愈發膨脹,幾乎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加之她在後宮的惡行也逐漸被揭露,終於觸怒了陛下的底線。陛下意識到,若再任由其發展下去,必將危及社稷安危,於是開始著手整頓後宮,並對周氏家族進行打壓。”說到這裡,鄭長憶停頓了一下,似乎在給李源一個消化的時間。
片刻之後,他繼續說道:“如今繼後親生的三殿下已經七歲,周氏自然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繼承大統。但陛下覺得大皇子嚴孤山雖無母族撐腰,卻性情沉穩、才智過人,是更為合適的儲君人選。”
他輕笑道:“你想象一下,如果陛下繼續軟禁嚴孤山,周氏一族趁機抓住任何可能的把柄,對嚴孤山進行攻擊,甚至提出廢太子改立三殿下的主張,那將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李源目光深邃的看著鄭長憶,良久才舉杯道:“我以茶代酒,多謝鄭大人言明。”
他一飲而盡,看著鄭長憶,他真沒想到鄭長憶會跟他推心置腹的講明這些事,鄭長憶笑了一下:“我是想著你這根正苗紅的清官難得來找我這個奸臣請客談心,一時覺得有趣說幾句。
李源看著他精緻的眉眼,想起那些關於他豔聞嘆了口氣:“我也是因為你這幾個月沒有在朝堂上進獻讒言才來找你。”
李源抬頭:“鄭長憶,你眼明心亮,可拿這種本事去攪亂朝政實在是”
鄭長憶默不作聲的苦笑了一下,他明白李源不懂這其中的彎彎繞繞,起身笑了笑:“那種話你和我說了五六年,有用嗎?”
他輕輕拍了拍肚子:“我先去更衣,等會回來。”
片刻後,鄭長憶緩緩上樓,走向自己的雅間,卻發現一個人影正從那間屋子裡走出。
陽光透過窗欞,斑駁地照在那人身上,為這突如其來的相遇添上了一抹不祥的預兆。
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