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如此中法(第1/6 頁)
</dt>
&esp;&esp;蕭仲恭對莫啟哲的改革付之一笑,他知道都元帥使出渾身解數所做出的這些決定,其實根本就行不通。
&esp;&esp;莫啟哲說的廢除八股是廢話一句,因為這時考的不是這個,既然不是,又何來廢除?至於讓女子參考,這又不是唐朝,女人可以做皇帝!宋朝的規矩最多,女子平常門都不出,字也不識,怎會來參加科考!至於大家閨秀識字,可還能指望這些大小姐拋頭露面的出來考試嗎?得先問問她父母讓不讓。就算她們考中了,能派她們做什麼官?讓她們做宮中的女官?哈,那還不如說都元帥是在選秀算了!
&esp;&esp;這次唯一能對科考產生影響的,只有以白話做文這一節,但蕭仲恭只要把這次科考的題目定為以實用為主,不用下令,舉子們也會自然而然的力求直白,雖然做不到完全白話,便半文半白是絕對做得到的!
&esp;&esp;每一次取士改革都是時代的需要,宋代對科舉進行過多次改革完善,以當時的情況看,科舉制度是跟得上社會需要的,而且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方法,除非徹底廢除它,普遍建立學校,否則再怎麼改也是換湯不換藥。一種方法是好是壞,不是看它是否是最先進的,而是看它是否符合所處那個時代的需要。欲速則不達,改得太快反而會有負作用。
&esp;&esp;莫啟哲卻不這麼覺得,他回宮之後便召開朝會,把男女同科的事告知大家。他已經準備了一套說辭,只要有人反對,他便會滔滔不絕,開始他那天下無敵的雄辨,不把群臣一齊論得啞口無言,他是絕不會住口的。他別的不多,口水則是要多少有多少。而且他大方得很,絕不吝嗇!
&esp;&esp;誰知,他在金鑾大殿上把這事一說,群臣竟一至贊成,一個反對的都沒有,而且全是笑嘻嘻,等著看都元帥的笑話。既能在大殿上議事。為臣者自是人精,如果連這招行不通都看不清,那他們真得回家抱孩子去了!
&esp;&esp;莫啟哲沒想到會這樣,他還以為必會有場大辯論呢,沒成想群臣都這麼支援他。預備好的口水沒有吐出來,反噎了回去,嗆了個夠嗆。他看了看蕭仲恭和剛回汴梁地韓企先,兩人立於左右文武官員之首,這時都在向莫啟哲點頭微笑。表示都元帥非常的英明睿智,乃當代超亮是也。
&esp;&esp;莫啟哲嘿嘿乾笑了幾聲,道:“本帥忙啊。每天忙得直吐血,今天剛吐過一回,現在還不舒服。所以呢,為了本帥的身體著想,當然也是為了天下蒼生著想,我準備讓後宮的兩位公主替我主持殿試,各位意下如何呀?”
&esp;&esp;話音一落,滿殿大譁。群臣一齊反對,都認為這是異想天開,禍國殃民之舉!於是乎從妲己開始講,又說四大美人,一直說到武則天。最後連西夏的梁太后都說上了,大臣一個勁兒的勸莫啟哲。都說女子不可干政,否則有亡國之危。
&esp;&esp;莫啟哲一概不聽,舌戰群臣,說得天花亂墜,好象不讓兩位公主主考,剛建立的大梁就要亡國一樣。大臣們和他大打口水戰,竟然絲毫不落下風,引經博論,最後把莫啟哲說得都沒詞兒了。可這位都元帥也真是堅強,就是不肯投降,最後大臣們沒辦法,只好又說武則天就是因為參政太多,最後才得手當地女皇,而她一當女皇,便開始殺兒子,什麼摘瓜摘豆的說了一大堆,莫啟哲都聽不懂是啥意思,好象是什麼典故。大臣們最後得出結論,如果都元帥這麼做了,以後必會兒子死光,百年之後,連一個哭墳的沒有,真是悽慘無比,他們現在就已經預見都元帥的墳上長滿雜草了,墳裡面也被狐鼠霸佔,在那裡生小狐狸小老鼠!
&esp;&esp;大臣們都明白,男女同科只是空談,所以不妨答應,可讓公主們主考,可就不是空談了,那是隨時都要變成現實的,這點他們絕對不能接受,是以無論如何也要阻止!
&esp;&esp;莫啟哲和別人打嘴仗,,就你這樣的也要能中了,我的頭割下來給你!
&esp;&esp;莫啟哲本以為考完就可以出場了,可考官卻告訴他要等到抄下來。格式不得改變,這樣做是為了防止考官從筆跡上認出考生是誰,從而照顧。莫啟哲的文章是橫著寫地,抄寫人員沒有改變,也是橫著抄的。三張考卷都是如此。
&esp;&esp;批卷的考官們可納悶兒了,文章應該豎著寫啊。這人怎麼橫著寫?而且這人錯別字連篇,有很多字他們都不認得!這舉子的考卷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