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學習建築風水(第2/3 頁)
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
第六天:風水調整與化解方法
面對不利的風水格局,如何進行調整與化解?
廖師傅在這一天的課程中,為我們介紹了幾種常用的風水調整與化解方法。他詳細講解了如何利用水、植物、燈光等元素來改善室內環境;如何利用屏風、珠簾等隔斷來化解直衝之煞;以及如何透過調整傢俱佈局來改變室內的氣流走向。
他還特別強調了風水調整並非一勞永逸的過程,而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不斷調整與最佳化的。只有不斷觀察、分析與實踐,才能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第七天:風水倫理與師承之道
最後一天的課程,廖師傅將話題轉向了風水倫理與師承之道。
他嚴肅地告訴我們:“風水之術,雖可助人趨吉避凶,但若無德行之人掌握,恐成禍患。”他強調了風水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感,告誡我們要以誠信為本、以助人為樂。
在談及師承之道時,他更是感慨萬千。“風水之學,源遠流長。每一代風水師都是前人智慧的傳承者。你們作為我的弟子,不僅要學習風水之術,更要傳承這份智慧與責任。”
他鼓勵我們要珍惜這段學習時光,不斷精進自己的技藝與德行。同時,他也表示願意一直支援我們、指導我們,在風水學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隨著輪船緩緩駛近三峽,長江的水面逐漸變得狹窄而湍急,彷彿是大自然設下的一道天然屏障,考驗著每一個試圖穿越它的旅者。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斑駁地灑在波濤洶湧的水面上,為這壯麗而又神秘的景象增添了幾分不真實感。
我站在甲板上,凝視著前方那片未知的水域,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莫名的敬畏與期待。三峽,這個自古以來便被譽為“天險”的地方,不僅以其險峻的地勢聞名遐邇,更因無數傳說與故事而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突然,一陣低沉而有力的轟鳴聲從水下傳來,彷彿是某種龐然大物正在緩緩甦醒。我的心猛地一緊,一種不祥的預感油然而生。緊接著,水面開始劇烈波動,彷彿有什麼東西正在水下聚集力量,準備衝破束縛,展現其真容。
“大家小心,有情況!”我大聲喊道,同時緊握著手中的羅盤,試圖從中捕捉到一絲線索。老表、白天鵝和苗族大哥迅速圍攏過來,他們的眼神中同樣充滿了警惕與緊張。
就在這時,一群巨大的身影從水下猛然躍出,如同黑色閃電般劃破水面,直奔我們而來。那是長江鰻鱺,但與之前所見的那隻孤獨的巨獸不同,這次它們成群結隊,數量之多,氣勢之盛,令人歎為觀止。
這些鰻鱺的身軀比尋常魚類要大上數倍,面板在陽光下閃爍著冷冽的銀光,巨大的眼睛如同燈籠般明亮,透露出一種原始而野性的光芒。它們圍繞著我們的輪船盤旋,發出陣陣低沉的咆哮,彷彿是在警告,又似是在示威。
“這……這是怎麼回事?”白天鵝的聲音微微顫抖,顯然被這突如其來的景象所震撼。
“它們似乎在阻止我們繼續前行。”廖師傅沉聲道,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沉思的光芒,“三峽之中隱藏著無數秘密與危險,這些鰻鱺或許是在守護著什麼。”
“難道我們真的走錯路了?”苗族大哥緊握著手中的長刀,目光堅定地望著前方那群龐大的生物。
“不,我們並沒有走錯。”吳教授緩緩開口,他的聲音雖然平靜,卻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這些鰻鱺的出現,或許正是對我們的一種考驗。在風水學中,自然界的萬物皆有靈性,它們以自己的方式與我們交流,提醒我們尊重自然,順應天道。”
我緊握著羅盤,嘗試著從紛繁複雜的水流與氣流中尋找線索。羅盤上的指標不斷旋轉,似乎在尋找一個平衡點。突然,我的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應,彷彿有什麼東西在指引著我。
“大家保持冷靜,我有辦法。”我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心緒平靜下來,“這些鰻鱺並不是要傷害我們,而是在告訴我們,前方有更重要的東西需要我們去發現。”
在我的提議下,我們決定暫時停船,不再強行穿越三峽,而是改道探尋這片水域背後的秘密。我們放下小艇,沿著鰻鱺群遊弋的方向緩緩前行,試圖揭開它們守護的秘密。
隨著小艇逐漸深入三峽腹地,周圍的景色變得更加險峻而神秘。
兩岸峭壁如削,山峰聳立,雲霧繚繞,彷彿置身於一幅流動的山水畫卷之中。江水在狹窄的山谷中奔騰咆哮,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