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埋葬(第5/5 頁)
其遊歷四方,洞察商機,歸而興商肆,貨通南北。然其經商以誠信為本,不欺不詐,商路愈廣,家資漸厚。
值歲末,族中舉辦大典,祭祀先祖,感恩庇佑。男女老幼,皆著盛裝,齊聚宗廟。舞樂齊鳴,莊重肅穆。其間,長老登臺,訓誡族人當不忘根本,團結互助,方能保族之昌盛。
又一年,天災頻仍,旱澇相繼。田禾無收,百姓飢餒。睿淵、雅詩等族中賢能者,集眾人之力,開倉放糧,救濟災民。並組織青壯外出尋糧,引商入村,以工代賑。
歷經艱難,終渡難關。村中之景,漸復如初。
忽一日,傳朝廷欲修水利,經吾村而過。族中商議,當全力支援,以利千秋。遂出人力物力,助工程之速成。水利既通,灌溉無憂,歲歲豐登。
吾族之興,在乎人心之齊,德義之守。望來者承前啟後,砥礪前行,使族之光耀,永傳於世。
吾族之盛,未可止也。
有一稚童,名曰晨輝,自幼穎悟絕倫,好讀書,尤嗜史。常於閒暇之時,獨坐一隅,手不釋卷,雖寒暑不易其志。及年長,入太學,師從鴻儒,學業精進,聲名漸顯。
一日,太學論道,晨輝登臺,縱論古今,其言滔滔,其理昭昭,諸生皆服。後鄉試、會試,皆名列前茅,殿試之上,聖上親點為狀元,賜袍笏,榮歸故里。
族中大喜,張燈結綵,賀者盈門。晨輝未因榮寵而驕,反愈謙遜。歸鄉後,開書院,授學業,無論貧富貴賤,皆可入學。其講學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弟子成才者眾多。
又有一族人名喚志宏,力大無窮,有勇有謀。見鄉間匪患不絕,百姓苦不堪言,遂召集壯丁,習武練藝,組建護村之隊。匪寇來襲,志宏率眾迎敵,衝鋒陷陣,勇不可當,匪寇望風而逃,自此,鄉閭安寧。
時逢大疫,病者眾多。晨輝與志宏攜手抗疫,晨輝尋醫問藥,研讀古籍,制防疫之方;志宏則組織人力,分發藥材,照顧病患。二人夙夜憂嘆,不敢懈怠,經月餘,疫情得控。
吾族之善舉,聞於四方,鄰村皆贊吾族仁義。
歲月流轉,族中大興土木,擴宗祠,修廟宇,立牌坊。每至節慶,祭祀祈福,莊重肅穆。族人皆遵循禮法,長幼有序,和睦相處。
然繁華之中,亦有隱憂。有外族覬覦吾族之地,欲強佔之。族長召集族人,共商對策。眾人同仇敵愾,誓保家園。晨輝上書朝廷,陳其利害;志宏操練兵馬,嚴陣以待。朝廷派兵支援,吾族與官軍合力,擊退外寇,護得一方平安。
經此一事,吾族聲望愈隆,傳承愈堅。望後世子孫,秉先輩之志,守族之榮光,生生不息,永傳佳話。
未幾,一詭異之夜,月黯星稀,陰風慘慘。村中有一古井,忽傳幽幽泣聲,若有冤魂訴怨。眾人驚怖,不敢近前。然晨輝仗膽窺之,竟見一黑影自井中躍出,直撲其面。剎那間,晨輝目光呆滯,形如槁木。次日,晨輝暴亡,七竅流血,死狀甚怖。自此,村中災禍連連,疫病橫行,壯者暴斃,幼者夭亡。志宏亦在與一莫名黑影搏鬥中失蹤,生死未卜。族中人人自危,昔日繁榮不復存焉。終有一日,大火忽起,燒盡村落,餘燼之中,唯見白骨累累,鴉雀哀鳴。吾族之輝煌,竟如曇花一現,消逝於黑暗幽冥之中,徒留悲嘆於天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