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無支祁(第6/7 頁)
之。墨雲婉拒,言此圖乃為悟空而作,非為錢財。富商慚愧,捐銀修繕悟空亭。
又一春,江南水暖。一戲班至水鄉,於鎮中搭臺唱戲。所演劇目,多為悟空故事。連演數日,觀者如堵。
水鄉中有一老者,精於醫術。常以悟空之名,免費為鄉人診治。無論貧富貴賤,一視同仁。眾人感恩,常送米送油至老者家中。
一日,一官船行至水鄉。船上官員聞悟空之名,上岸參拜。祈求轄地風調雨順,百姓安康。
歲月悠悠,江南水鄉在悟空的護佑下,愈發安寧祥和。人們安居樂業,漁樵耕讀,怡然自得。
又過數年,水鄉出一才子,名曰思齊。思齊自幼聰慧,勤奮好學。及年長,赴京趕考。臨行前,至悟空亭許願。
科考之時,思齊文思泉湧,下筆如神。果中進士,入翰林院。思齊歸鄉省親,首至悟空亭還願。
後思齊為官清正,造福一方。水鄉之名,因思齊而愈顯。
秋來蟹黃肥,菊香滿鎮。一遊子歸鄉,見水鄉變化,感慨萬千。憶往昔歲月,悟空之恩澤無處不在。遂出資在鎮中開辦書院,培育人才。
書院落成之日,悟空像立於堂前。莘莘學子,每日參拜,勤奮向學。
冬去春來,又是一年花紅柳綠。水鄉兒女,在悟空的庇佑下,續寫著美好的生活篇章。
小橋流水依舊,悟空傳說流傳。江南水鄉,如詩如畫,生生不息。
歲時遷流,桃源水鄉之逸聞,傳於四海。然於西北之陲,黃沙漫漫,滄海孤舟,亦有悟空之傳奇。
瀚海之畔,有一小邑,名曰樓蘭。其地沙丘起伏,烈日炙烤,風吼如獸。邑外,黃沙蔽日,迷障重重;邑內,屋舍稀疏,人畜相依。
一日,狂風驟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有一扁舟,漂泊於滄海之上,為狂風捲至樓蘭之境。舟中之人,乃一壯士,名曰無忌。無忌歷經艱險,幸得存命,蹣跚入樓蘭之邑。
邑中之人,見無忌形容憔悴,遂施水食。無忌稍緩,於邑中游走。至一殘廟,見一像,貌似悟空。無忌訝然,詢於邑人。邑人曰:“此乃悟空之像,傳為護佑吾邑之神靈。然歲月滄桑,神靈久未顯跡矣。”
無忌聞之,心有所感,遂於像前焚香禮拜。是夜,無忌夢一毛猴,金睛火眼,手持金箍棒,自稱悟空。悟空曰:“汝來此境,乃緣也。樓蘭將逢大難,汝當助之。”無忌驚覺,方知是夢,然心中篤信。
未幾,樓蘭之境,旱魃為虐,河川乾涸,草木焦枯。邑人惶恐,不知所措。無忌憶起悟空之託,召集邑人,議尋水源之策。
眾人行於大漠,烈日炎炎,唇焦口燥。行數日,未見水源,有人餒而欲返。無忌勵之曰:“悟空託夢於吾,水源必有所在。”眾人遂強振精神,續行。
至一沙丘,忽有狂風捲起,沙浪排空。眾人驚怖,伏地而臥。風息之後,沙丘之下,現一清泉。邑人歡呼,跪地謝恩。
水源既得,樓蘭之困稍解。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馬賊群聚,覬覦樓蘭之財貨。夜半,馬賊襲邑。無忌率邑中壯丁,奮起抵抗。
戰正酣,無忌忽覺一股神力加身,勇力倍增。揮劍斫賊,賊眾披靡。馬賊見勢不妙,狼狽而逃。無忌知是悟空神力相助,望空拜謝。
經此兩役,無忌聲名大振,邑人皆敬之。無忌遂留於樓蘭,教邑人耕織之術,傳詩書禮儀之道。樓蘭之邑,日漸興盛。
然好景不長,有邪巫聞樓蘭之興,心生嫉妒。遂施妖法,咒詛樓蘭。邑中忽瘟疫橫行,人畜多有染疾者。無忌心急如焚,復至悟空像前祈禱。
是夜,悟空復現於無忌夢中,示以解瘟之法。無忌醒而依法施為,採草藥,熬湯劑,分予邑人。未及半月,瘟疫漸消。
樓蘭之民,感恩戴德,於城中為悟空立廟,香火供奉。無忌亦常於廟中誦經祈福,祈願樓蘭永享太平。
歲月悠悠,樓蘭日益繁華。商旅雲集,駝鈴悠揚。然無忌年華漸老,一日,於廟中與悟空像告別,溘然長逝。
其後,樓蘭人秉持無忌之志,以悟空為信仰,辛勤勞作,和睦相處。雖歷風雨,樓蘭始終屹立於大漠之中。
又過數載,滄海之濱,有一漁人,出海捕魚。忽遇風暴,舟覆人溺。冥冥之中,見一毛猴,引其至一孤島。漁人醒轉,見島上有一洞府,洞中有一碑,刻“悟空”二字。
漁人方悟,乃悟空救己。遂於島上結廬,日夜供奉。後漁人歸鄉,傳悟空之神蹟於四野。
時有高僧雲遊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