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朝沉暮浮(第2/3 頁)
,淚灑墓前。其形雖孤,志猶未改,育桃李於鄉野,傳吾之德馨。
未幾,天下又起風雲。邊地烽火再燃,蠻夷虎視,內廷奸佞當道,忠良被黜。民怨沸騰,四海哀鴻。侍兒之子,名曰念吾,自幼聰慧,性行剛直。見世態崩壞,遂承吾志,束髮從戎。
念吾別母而行,仗劍天涯。初入兵營,未顯其能。然其日夜操練,研讀兵法,未及三載,擢升為將。點兵沙場,旌旗蔽空,念吾率軍與敵鏖戰。金戈鐵馬,喊殺之聲震徹雲霄。
然敵勢洶洶,數倍於吾軍。念吾深知此戰關乎家國存亡,雖死無憾。乃遣死士夜襲敵營,燒其糧草;又設伏兵于山谷,截其退路。大戰數日,雙方皆傷亡慘重。
值生死存亡之秋,忽有鄉民簞食壺漿以援。老幼婦孺,皆懷衛國之心。念吾見之,涕泗橫流,士氣大振。將士捨生忘死,衝鋒陷陣。終大破敵軍,追亡逐北數百里。邊境遂安,敵寇膽寒。
然朝中奸佞,忌念吾之功,構陷其罪。念吾遭貶謫,歸鄉途中,百姓夾道相送,哭聲震天。念吾悲憤交加,卻無怨懟。歸鄉之後,耕讀傳家,以育後人。
時光悠悠,念吾之子元亨長成。元亨生而穎異,博聞強識。見朝綱不振,民生多艱,遂立志革新。束裝赴京,科舉入仕。初為小吏,清正廉潔,愛民如子。上司賞識,同僚讚譽。
值歲飢,元亨開倉放糧,賑濟災民。然此舉忤逆權貴,遭人彈劾。幸天子聖明,察其忠直,未加罪責。元亨藉機進諫,陳利弊,言改革。帝納其言,委以重任。
元亨革除舊弊,選賢任能,興修水利,勸課農桑。經數年,國富民豐,四海昇平。然元亨積勞成疾,英年早逝。百姓哀之,立祠紀念。
元亨之子宗德,自幼受家風薰陶,胸懷壯志。彼時外邦來朝,欲學吾邦之文化技藝。宗德奉命接待,傳播華夏文明。外邦學子,皆敬宗德之博學多才,謙遜有禮。
宗德深知文化之重要,廣設學堂,編修典籍。使吾邦文化,發揚光大。又派使者出訪外邦,交流學問,互通有無。一時間,萬國來朝,華夏聲威,震爍古今。
然歲月無情,宗德漸老。臨終之際,囑子孫曰:“家族興衰,繫於國家;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當以愛國愛民為本,勿負先輩之志。”言畢而逝。
宗德之子輩,謹遵祖訓,或從文,或從武,或從商,皆有所成。其家族之聲名,傳頌不衰。每逢國家有難,族人皆挺身而出,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數百年後,天下又歷滄桑鉅變。工業興起,科技發展。家族中有一子孫名啟新者,投身科研。歷經艱辛,發明新物,利國利民。
啟新之子,名曰振華。生於亂世,列強環伺。振華毅然投身革命,奔走呼號,喚醒民眾。率志士起義,推翻腐朽之王朝,建立共和。
共和初立,百廢待興。振華勵精圖治,發展經濟,建設國防。國家漸強,民富國強。然振華未及享太平之福,積勞成疾,與世長辭。
其後子孫,繼往開來。或鑽研學術,或投身建設,或保家衛國。家族之脈,生生不息;先輩之志,代代相傳。
悠悠千載,歲月如流。吾家之故事,與國家之命運緊密相連。雖歷風雨,初心不改;雖經磨難,壯志猶存。願吾之後人,銘記祖訓,砥礪前行,為家國之興盛,為民族之復興,不懈奮鬥。
振華既逝,其子嗣承志,名曰繼業。繼業生於憂患之際,自幼目睹家國貧弱,列強覬覦,遂立鴻鵠之志,欲興邦強國。
方其年少,篤學敏思,博採眾長。入庠序,晝夜苦讀,通經史子集,曉格物致知之道。及年長,負笈西洋,以求先進之學。於異國他鄉,雖歷經艱辛,未嘗有怠。觀西人之術,察其利弊,思以融合中西,為吾國所用。
學成歸鄉,正值國家建設之潮。繼業投身工業,創廠興業,引西技,育人才。初時,廠舍簡陋,資金匱乏,技術生疏。然繼業矢志不渝,親力親為,與工匠同食同宿,研精覃思,攻克諸般難題。
歷數載,廠中所出之物,品質精良,不輸西人。國貨既興,外貨漸退。繼業之名,聞於四方,同業者皆以其為楷模。
繼業既富,未忘初心。興學育才,以啟民智。於鄉邑設學堂,延名師,納貧家子弟,免其學費,供其衣食。又立書館,廣集圖書,使民皆可閱覽。
時有奸商,圖以重金賂繼業,欲行壟斷之事。繼業怒斥曰:“吾志在報國利民,豈可為汝等奸邪之徒所用!”遂與之絕。
繼業之子女,皆受其教,志存高遠。長子明志,投身教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