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4(第2/2 頁)
到了空前的高度!
至於太子,啊,李建成是誰?他有什麼功績?除了出生更早好像也沒什麼優勢,李世民也是嫡出,還更優秀。
這樣的聲音在民間廣泛傳播,但是誰都瞞著李建成。
以致於當李建成在長安聽到這個聲音時,已經遲了。全大唐上上下下各個階層,遍佈了李世民的粉絲。
這,就是輿論的力量,是造勢的力量。】
《穿成李世民的鳥後》7
【李世民在歷代帝王中, 也是人氣相當高的,擁有非常多的粉絲。
比如大唐人流行在哭昭陵。
“哭昭陵”是唐代的制度中規定,凡臣子百姓有冤情未申時, 可以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前哭訴,然後會有官員來處理。
發展到後來, 許多才子自認為懷才不遇、不遇明主, 也會到昭陵面前哭。
假如李世民去世後真得進入地府,大概死後和生前一樣忙碌, 畢竟每天都得處理好多冤案和好多才子的心願。
尤其是安史之亂之後,唐人深感唐玄宗不如唐太宗, 昭陵前哭得人倍增, 李世民大概得忙死。】
李世民的表情頓時幾番變化, 顏色十分精彩。
心情也幾經起伏,一會兒高興感動,一會兒悲痛擔憂。
“安史之亂……”李世民皺眉看著這四個字,最終只能重重一嘆,“朕反倒是希望昭陵前無人來哭。”
百姓過得太苦,無處解決,才只能寄希望於自己這個已經過世多年的先帝。
若是民間沒有冤案, 才子都能有大展才華的地方,哪裡還需要到昭陵前來哭?
他好不容易才讓貞觀朝民間有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太平景象,卻被安史之亂給迎面痛擊, 彷彿自己的努力都是白費。
“唐玄宗……”大臣們的心情也沒輕鬆到哪裡去, 原本剿滅東突厥的喜悅此時蕩然無存。
李世民咬牙:“可惜隔得太遠,不然怎麼也得好好教訓教訓!”
【大唐以後得皇帝依然以唐太宗為榜樣。
比如蒙元的成吉思汗, 非常推崇李世民會打仗,曾誇讚:“欲安邦定國者, 必悉唐宗兵法。”
還有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李世民鐵粉。時時刻刻以他為鑑,還學習李世民寫給兒子的為帝範本《帝範》。
給大家看一下記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